邓华|楚国为何留不住人才?“多淫刑”而且存仕途天花板,难以人尽其才( 三 )


于是 , 子南就公然赏给观起车马数十乘 , 每天都在大街上招摇过市 。 数十乘车马 , 那可是士大夫的待遇;观起一介庶人 , 没有任何战功 , 竟敢如此炫耀?
楚康王得知此事后 , 极为愤怒 , 瞅准时机就命人当朝擒杀了子南 , 还将观起车裂!
通常以为 , 这是子南培养私人势力招惹来的杀身之祸 。 可令尹身边有一两位宠臣 , 就足以构成死罪吗?
观起为人究竟如何 , 今人无法得知 。 可他的儿子观从却凭借一己之力 , 策划、推动了王子弃疾、王子比、王子皙三人推翻楚灵王 , 最终让王子弃疾篡得了王位 。 虽然观从不是楚平王亲信 , 可楚平王却极其欣赏他的才干 。 观从逃走后 , 楚平王费尽心思将他找回 , 并让他随意挑选楚国职位!观从才干 , 得到了楚平王推崇;那么培养了观从的观起 , 其才能又会是如何?
因此 , 子南宠信观起 , 更可能是因为他有才干 , 而不是其它 。 或许正因观起才能出众 , 子南才遭到了楚康王嫉恨 , 招来了杀身之祸 。
在楚国 , 令尹重用一位有才干之人都会被公室视作威胁 , 那么各阶层官员谁还敢随意提拔、重用人才呢?这正是楚国人才选用的另一重大弊端:除了公室少数掌权者外 , 任何其他人都不能随意选用人才 。 可公室对外的接触面毕竟有限 , 如此狭窄的仕途通道 , 又怎么能保证大多数楚国士大夫都人尽其才呢?
虽然楚国在用人时存在种种问题 , 可那么多“楚材”能被他囯重用而且大放异彩 , 证实楚国确实盛产人才 。 之所以如此 , 也许就源于楚武王创立的县制 。 县制的最大特点 , 就是县尹由楚王直接任命、直接管理 。 一旦县尹出现缺失 , 楚王随时可以撤换 , 严重时县尹甚至会被杀 。 巨大业绩压力下 , 县尹们不得不竭尽全力 , 以赢得楚王信任 。 对比东周普遍流行的世袭分封制 , 县制无疑更能锻炼和培养人才 。
自楚武王创立县制后 , 楚国对外扩张的基本国策就是“灭国为县” 。 因此 , 到春秋中晚期后 , 楚国治下的县越来越多 , 培养出的人才也就随之增多 。 可惜的是 , 绝大多数的县尹在楚国都遭遇到了仕途“天花板” 。
县尹再往上 , 就是令尹、司马、莫敖等等公室要职 。
在春秋早期 , 令尹要么是由若敖氏家族垄断 , 要么就是王族中人担任;春秋中期后 , 若敖氏式微 , 蒍氏与屈氏才得以偶尔出任令尹 。 其他弱势公族及外族人士 , 除了楚文王时的彭仲爽与楚惠王时的沈诸梁外 , 在春秋期间再也没有谁能当令尹 。 不光是令尹 , 司马、莫敖等等要职 , 外族人士要想染指也是千难万难 。
在吴王阖闾攻楚之际提出宏伟歼敌计划的沈尹戌 , 才能远胜当时令尹囊瓦与司马子期 。 可沈尹戌不过是左司马 , 权位在子期之下 , 完全没有战场决策权 。 最终 , 令尹囊瓦临时改变作战计划 , 造成了柏举(今湖北麻城东北)之败 , 让楚国郢都沦陷!
沈尹戌的悲剧 , 证实了楚国仕途的“天花板”效应:无论再怎么有才 , 如果不是公室近亲 , 都难以获得令尹、司马等等要职 。
申公巫臣出身于屈氏 , 所管理的申县(今河南南阳)也是晋、楚边境上的重要城邑 , 可他却甘愿放弃楚国的一切、逃往异国他乡——关键就在于巫臣遭遇到了仕途“天花板” , 已看不到前途 , 所以干脆放弃 , 情愿与美人共度余生去了 。
春秋早中期时 , 楚国能迅速发展壮大 , 就在于楚武王改革了分封制 , 创立了县制 。 县制创立 , 一方面让楚囯摆脱了分封制弊端、增强了中央集权 , 另一方面也让大量楚人登上县尹岗位 , 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锻炼 。
可在春秋中期以后 , 随着公室集权的不断加强 , 楚国人才选用机制的弊端也不断显现 。 公室集权程度高 , 执政严苛而“多淫刑” , 让众多“楚材”在仕途上倍受摧残 , 很多幸存者还因此与楚国反目成仇;政治环境的种种险恶之处 , 让众多“楚材”都难以人尽其才 , 仕途举步维艰;狭窄的仕途通道 , 让楚国人才从政热情大打折扣;仕途的“天花板”效应 , 更是让众多的“楚材”对楚国彻底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