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元朝,窦默、姚枢、许衡等人,开创了蒙古汗廷实行汉法的新气象( 二 )


姚枢虽屡次帮助忽必烈化解信任危机 , 但他与窦默、许衡也曾被忽必烈怀疑过 , 即发生在中统二年(1261)窦默斥王文统"学术不正"事件 。
王文统因与窦默等人政见不同 , 上书忽必烈分别超擢窦默、许衡、姚枢为太子太傅 , 太子太保和太子太师 , 明升暗降 , 企图削弱三人在大汗身边参与决策的能力 。 幸而有许衡的正确判断和坚持,三人力辞不受 , 最终改窦默为翰林侍讲学士、姚枢为大司农、许衡为国子祭酒 , 这场危机才得以化解 。
【爱历史】元朝,窦默、姚枢、许衡等人,开创了蒙古汗廷实行汉法的新气象
文章图片
一切还要从许衡入仕说起 。 窦默应召北上后 , 许衡在魏县没有了志同道合的友人 , 难免有些孤单 , 于是便产生了落叶归根的念头 , "庚戌(1250)春 , 先生(许衡)力疾还乡里" , 然而当他听闻家乡官府施政苛刻暴虐时 , 又改变了想法 , 最终选择前去苏门 , 与姚枢聚居讲习 。
一年后 , 姚枢亦因窦默的举荐再次步入政坛 。 许衡虽继续留在苏门山 , 独自钻研理学 , 但挚友的相继出仕和忽必烈对待汉人儒臣的积极态度 , 使他已然"有任道之意" 。
忽必烈即位后 , "欲求一个如唐太宗时魏征等辈人物" , 窦默对曰:"犯颜谏净 , 刚毅不挠 , 许衡即其人也 。 若识深虑远 , 有宰相才 , 可大用者 , 则万户史天泽即其人也 。 "不数日 , 忽必烈即授史天泽为左丞相 , 许衡随即也被征至上都 。
彼时 , 忽必烈重用善于"言利"的王文统为平章政事 , "总内外百司之政" , 让善于讲"仁""义"道德的姚枢、许衡、窦默常侍左右 , 充当顾问 。 王文统是山东世侯李壇的岳父 , 虽然他在李壇叛乱后即被处死 , 但在此之前他确实因增加税收而深得忽必烈信任 。
【爱历史】元朝,窦默、姚枢、许衡等人,开创了蒙古汗廷实行汉法的新气象
文章图片
王文统与窦默等人政见不同 , 由此心生嫉恨 , 窦默上书忽必烈 , 劝其亲贤远佞 , 斥责王文统为"机谋权诡之士 , 不可大用" , 并告诫忽必烈"此人学术不正 , 他日必为天下祸" 。
为了将许衡、姚枢、窦默排挤出朝堂 , 王文统上书忽必烈 , 请命窦默为太子太傅、许衡为太子太保、姚枢为太子太师 , 这样的任命看似是让三人"高就" , 实则是将他们架空 , 从而远离政治中心 。
窦默因多次弹劾王文统未果 , 便与姚枢商议"因东宫以避祸" , 但耿直倔强的许衡却认此事"不安于义也",当时汉法尚未大行 , 太子未必能以儒家礼仪尊重师道 , "不能 , 则师道自我废也" 。
最终 , 忽必烈改授姚枢为大司农 , 窦默为翰林学士 , 许衡为国子祭酒 , 挫败了王文统将他们排挤出权利中心的阴谋 。
【爱历史】元朝,窦默、姚枢、许衡等人,开创了蒙古汗廷实行汉法的新气象
文章图片
由于窦默、姚枢、许衡等人的努力 , 不仅保存了中原文化 , 更为蒙古汗廷带去了实行汉法的新气象 。 他们在政治上同声同气 , 在朝野中形成了一股有一定影响的势力,即萧启庆所谓的"正统儒学集团" , 三人联系之紧密 , 连如日中天的王文统也不得不心生忌惮 。
不仅如此 , 至元元年(1264) , 忽必烈下诏以"翰林侍读学士窦默之女"嫁于"金紫光禄大夫太保参领中书省事刘秉忠" 。 深得忽必烈赏识的刘秉忠 , 对待世祖的另一位肱股之臣窦默亦十分恭敬 , 其《大理途中寄窦侍讲先生二首(其一)》曰:"昔闻名德仰高山 , 近识高贤未敢攀 。
富贵不求惊见擢 , 田园成趣喜归闲"大概作于二人初识之际 , 刘秉忠对窦默德行本就心生敬佩 , 与之相识后 , 更是称颂其不为功名利禄所诱惑的高尚情操与平易近人的亲切态度;《忆窦侍讲先生》曰:"明月只于圆处缺 , 佳期常向易中难 。 相思一日三千里 , 欲学忘情未自安" , 述说对窦默的思念之情;
【爱历史】元朝,窦默、姚枢、许衡等人,开创了蒙古汗廷实行汉法的新气象
文章图片
又有《送窦先生因所借陶诗为赆》一诗:"养老需开十顷地 , 求凰应长九苞儿 。 莫还两册《渊明集》 , 便当今朝送别诗" , 刘秉忠送别窦默 , 并以《陶渊明集》相赠 , 不仅体现二人关系之亲密 , 也反映出窦默渴望恬淡生活的追求 。
结语
【爱历史】元朝,窦默、姚枢、许衡等人,开创了蒙古汗廷实行汉法的新气象】自此 , 忽必烈藩府中的两个政治集团有了更加紧密的联系 。 朝廷之外 , 窦默和姚枢启迪了许衡的理学之路 , 姚枢之侄姚燧拜许衡为师 , 许衡之弟许衎亦随窦默学医 , 延续着三人非同一般的友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