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中网|《价值》:“作者张磊”的野心和诚意( 二 )


拿未必恰当的文学作品的例子作比对或许能说明某些问题 , 《堂吉诃德》被认为是几百年后价值仍不可抹灭的作品 , 而《在路上》则是一本留在嬉皮年代的书 , 放到当下早已无法共情的社会情绪里很大程度被还原为一本日记而已 。 张爱玲也说过朴素歌咏人生安稳的作品太少 , 强调飞扬人生的太多 , 但飞扬人生有时代属性 , 人生安稳才有着永恒意味 。
回到这本《价值》来讲 , 起码从立意上 , 忽略了案例、故事细节 , 便也忽略了江湖奇谈的腥膻气 , 舍弃了飞扬人生 , 理念与哲学才存在长久的意味 。 所以选择这样的写作方式也有其好处 , 亦或者说它暗藏着张磊作为作者的野心:案例是时代的案例 , 人是时代的人 , 而思考和理念则有可能穿越它 。
但这种超越时代的可能性 , 并不意味着会削弱《价值》此书当下面世的价值 。 客观地讲 , 张磊在履行其职业身份的前提下 , 通过此书做的分享很有诚意 , 甚至称得上是他在公共领域的言说中最有诚意的一次 。 去年我看过高瓴资本人民币二期基金的PPM , 写得好与不好 , 我没有发言权 , 但某位LP人士告诉我 , 他几乎看过国内所有主流机构的募资材料 , 而高瓴的PPM是其中少有言之有物、理念完善、内容漂亮的 。 如今的《价值》这本书 , 在理论部分的内容框架上跟那份用来说服LP的材料有些类似 , 但无论层次、深度却都是远远超出的 。
作者阐述了很多细化的理念 , 篇幅之长 , 信息粒度之细都是过往关于高瓴的公开报道无法承载的 。 例如关于长期价值投资 , 但凡高瓴卖掉大公司股票或者在某些局部形成错失的时候 , 都会被提出“不够长期”的疑问 , 对此类问题 , 以往我们只听张磊讲过一句“长期价值投资不代表策略一成不变” , 却未进一步将“长期”和“价值投资”一分为二来讨论 , 而本书则有机会让他拿出足够的篇幅和更完整的逻辑阐述此事 , 在他看来 , 首先长期持有股票是结果 , 而不是目的;其次 , 购买低估值股票不是回报的持续来源 , 企业持续创造价值才是;第三 , 基本面投资是趋势性投资 , 也是博弈性的 , 生意的宿命论之外还要关注人的能动性 。
他也愿意在“局部的方法”上进行细致地讨论 , 比如关于投资业务中最关键的决策流程 , 高瓴资本是怎样进化的 , 书中也做了详细交代 。 最初高瓴更加重视决策中的结论 , 讨论的目标是为了达成结论上的一致性 , 但很快意识到这种一致往往暗藏陷阱 , 出错概率很高 。 因此逐渐调整为在问题起点就共同讨论 , 让所有决策人拥有共同信息基础的方法 , 这样决策的重心就向过程倾斜 , 过程的重要性远大于结论 , 形成一个不断反馈的过程 , 而不是有结论后再反馈 , 因为有结论再反馈“需要克服更多人性弱点” 。
梳理整篇书稿的结构的话 , 从寻找价值、投资哲学与修养 , 再到创新框架 , 是有完整的理论系统的 。 但作为读者来说 , 没必要将其当做教科书来按图索骥 , 也正如书中所说 , 现实中不存在教科书式的市场 , 更不存在教科书式的价值投资 。 不要存有通过《价值》解决“搞懂高瓴、定义高瓴”这类巨大无际的问题的妄念 , 更不要去读那类试图干燥化此书的文章 , 作为一个日渐成熟事业正在步入巅峰的投资人 , 他的职业经历了他人谁都无法替代的经验 , 也认真建立了认知系统与投资价值观 , 他的每个决策和洞察都是个体化的 , 如果你的确对高瓴、对张磊此人怀有巨大的好奇心 , 请买一本《价值》回家 , 用属于你自己的方式把书中的内容敲成块状 , 或许你会发现 , 散落出来的每一块拼图反倒闪着光泽 , 反倒有其更深刻的阅读与思考价值 。
投中网|《价值》:“作者张磊”的野心和诚意
本文插图
《价值》
湛卢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