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鉴今123|功过千秋后人评,四大千古一帝
文章图片
千古一帝最早是李贽对秦始皇的评价 , 出自《藏书·世纪列传总目》 , 王志坚则在《读史商语·卷三》中评唐太宗云:“三代以后 , 如文皇者 , 真千古一帝也!”后人用此代指历史上文治武功皆有出色建树的帝王 。
文章图片
中国历史上几百位皇帝 , 也有史学家总结了几位“千古一帝” , 但我想 ,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千古一帝” , 人无完人 , 没有哪个帝王是没有瑕疵的 , 所以“千古一帝”在于你以怎样的标准去考量 。
【以史鉴今123|功过千秋后人评,四大千古一帝】TOPNO.4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2]】-公元649年7月10日) , 祖籍邢州尧山(邢台隆尧) , 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 , 唐朝第二位皇帝 , 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
文章图片
李世民少年从军 , 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 。 唐朝建立后 , 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 , 受封为秦国公 , 后晋封为秦王 , 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 , 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
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 ,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 , 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 , 被立为太子 , 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 , 李世民即位 , 改元贞观 。
李世民为帝之后 , 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 , 对内以文治天下 , 虚心纳谏 , 厉行节约 , 劝课农桑 , 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 , 国泰民安 , 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 对外开疆拓土 , 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 , 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 , 重创高句丽 , 设立安西四镇 , 各民族融洽相处 , 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 , 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
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 , 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 , 享年五十二岁 , 在位二十三年 , 庙号太宗 , 葬于昭陵 。 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 , 有墨宝传世 。
文章图片
假如中国历史上没有李世民这样一位卓越的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 华夏民族究竟会演变到怎样的境地?综数百年华夷乱离黑暗之局 , 成大一统的民族复兴与新局面的开创 , 其版图西至葱岭以东 , 南至中南半岛 , 东临大海 , 北被大漠 。 而国计民生之康裕 , 学术艺事之发达 , 典章制度之昭明 , 思想文化之融汇与创导 , 至使倭人贩其余绪以立国 , 欧西各国向往而慕化 。 其气魄之大、业绩之伟 , 无可媲美 。 推崇功业 , 数典不忘 , 我们岂能忘掉李世民!
文章图片
TOPNO.3汉武帝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1]-公元前87年3月29日) , 西汉第七位皇帝 , 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 。
文章图片
汉武帝十六岁时登基 , 为巩固皇权 , 中央设置中朝 , 为加强对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监察 , 在地方设置十三州部刺史 , 令六百石级别的刺史督察二千石级别的郡国守相 。 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 。 采纳主父偃的建议 , 颁行推恩令 , 解决王国势力 , 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 。 文化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 , “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 , 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 , 人异论 , 百家殊方”的局面 , 以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始于此 。
汉武帝时期攘夷拓土、国威远扬 , 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 , 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 , 开创了汉武盛世的局面 , 另有开辟丝绸之路 , 在轮台、渠犁屯田等创举 , 并置使者校尉 , [3]建立年号、颁布太初历、兴太学 , 影响极为深远 。
- 以史鉴今|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 于坤谈历史|女王的功过是非
- 以史鉴今|朱元璋为何可以痛下杀手?,面对陪自己出生入死的将士们
- 七少说历史|袁崇焕不能杀,自毁长城,一代名将毛文龙的功过是非
- 搞笑飞哥采风另一种意境|5年写了123份辞呈,遭拒绝后,直接炒了皇帝,史上最难辞职的宰相
- 以史鉴今|为何没能看破陆逊的计策?,夷陵之战蜀军惨败!马良并非泛泛之辈
- 猴哥解说|是隋文帝杨坚?,千秋功过后人说:西方人眼中的“圣人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