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百家话小康|“野男生”的今天

:原题为_新民晚报|百家话小康|“野男生”的今天。
当年的“野男生”嬗变成今天的“胖阿姨” 。 而不变的是她的勤劳、质朴 , 坚韧、乐善好施 。
新民晚报|百家话小康|“野男生”的今天
文章图片
说起奉贤庄行“胖阿姨粽子”的主人胖阿姨 , 也许你并不陌生 。 可你知道她叫“冯文花”吗?你知道她还有个绰号叫“野男生”吗?在这实现小康的日子里 , 不说她是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 , 只说当年的那个“野男生”怎么成了今天“胖阿姨”的 。
她出生在三年困难时期 , 父母拖六个小孩 , 为吃穿愁 , 为学费愁 。 上学买不起套鞋 , 就用两块砖头系在脚底 。 她懂事早 , 从不服输 。 打篮球、跑步甚至打架 , 男生不如 。 她养兔子、摸螺蛳、河蚌 , 她撑船剪草、挑担挣工分 。 她得了个绰号“野男生”——比男生还野!十七岁出校门参加劳动 , 由于她的“野” , 干活不落成人 , 成了全劳力 , 十分工 。 那年 , 她才有了第一双套鞋 。 农村少女的梦很短 , 二十一岁她出嫁了 。 她带上那有十来个补丁的套鞋 。 邻居说 , 这么旧了 , 拿出去坍台 。 可冯文花执意带上 。 那套鞋曾经是少年时的期盼 , 更是成人后艰辛的见证 。
婆家也穷 , 同样六个儿女 。 过门后的她 , 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野劲 , 想通过努力改变命运 。 承包责任地后家里再也不缺粮食 , 儿子“百乐”降生了 。 那是农民的希望 , 可还是没钱 。 不久 , 她进了乡里的棉纺厂 , 手头有了点零钱 , 可七亩多田 , 还得靠她起早贪黑干 。 企业不景气 , 职工分流 。 她第一个报名辞职 。 辞职后的她 , 除了种责任田 , 一有空就批发冷饮在乡间卖 , 一天下来能赚三十多元 。 尝到甜头的她随后干起了批发水产、家禽的生意 。 两年下来 , 积累了创业的基金 。 那时正逢搞菜篮子工程 , 她承包百亩农田 , 添置机械设备 , 搭建起大棚 。 可那里地势低洼 , 加上那年台风多 , 雨水也多 , 蔬菜全烂了且不说 , 第二年 , 去市区运送蔬菜出了车祸 。 她还是没放弃 。 好在有政府的政策支持 , 她从头再来 。 这一干就是十年 。 十年间 , 她还清债务 , 还在南桥买了房子 。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 , 庄行镇有菜花节、农家乐、伏羊节 。 2009年 , 冯文花发现商机 , 她租借了冷僻处的街面房 , 家人都劝她 , 可她别具慧眼 。 她在那里开农家乐的同时 , 注重打造粽子品牌 。 工商注册那天 , 办事员问她注册什么名?她一时蒙了 。 想想人家叫她“胖阿姨” , 就说叫“胖阿姨农家乐” 。 而主打的“胖阿姨粽子”更是出名 , 除了伏天三个月 , 其余时间都忙不过来 。 如今儿子、媳妇忙着发快递 , 区域到达华东地区 。 每年光消耗掉粽箬超过十五万元 , 你想想 , 那每天该供货多少粽子呢?在保证粽子质量的同时 , 她还开发了菜卤蛋、青团等 。 像粽子一样 , 她不搞花里胡哨 , 只是保持传统的做法:那是乡村文化遗产 。
【新民晚报|百家话小康|“野男生”的今天】30多年过去了 , 当年的“野男生”嬗变成今天的“胖阿姨” 。 而不变的是她的勤劳、质朴 , 坚韧、乐善好施 。 她获得了包括全国劳动模范的许多称号 , 她也做了无数的公益事业 。 她说不能光好了自己 , 还该关心需要帮助的人和家庭 。 (汤朔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