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重庆邮电大学校长高新波:人类须为人工智能“立心”( 三 )

 

人工智能发展不能搞“大跃进”

 

新京报:从国家层面到地方 , 近些年出台了不少支持人工智能发展的纲要性文件 , 你认为加强人工智能发展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取得突破?

 

高新波:人工智能时代 , 从国家到地方都出台了很多文件 , 设立了很多项目来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 。 但是 , 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必须尊重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 。 一般而言 , 科技的发展首先是技术取得突破 , 进而需要科学解释 , 最终引发哲学思考 , 如此周而复始的螺旋式进步 。

 

今天 , 人工智能技术在很多单点应用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 但我们尚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学科研究为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石 , 还需要通过学科交叉取得创新突破 。

 

我们必须实事求是设定科学目标 , 不能搞“浮夸风”和“大跃进” , 同时 , 社会必须营造宽容失败的学术评价氛围 , 这是对创新的最大支持 。 有了这种氛围 , 大家才敢于去触碰难题 , 促进科技发生质的飞跃 。

 

新京报:作为重庆邮电大学的校长 , 你认为应如何培养“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

 

高新波:近年来 , 人工智能教育迎来一个新的热潮 。 很多高校相继成立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 , 或通过其他创新机制 , 将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建设列为重要建设任务 。 今年教育部公布的专业目录中 , 开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的院校有180所 。

 

重庆邮电大学2018年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 , 目前正在努力将重邮建设成为“大数据智能化的实验场所、人才高地和科技高地” 。

 

人工智能发展既需要基础深厚的学者 , 也需要应用推广的专家 。 因此 , 一部分高校应聚焦“人工智能”本身的人才培养上 , 为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储备人才;另一部分高校可面向“人工智能+X”的交叉学科培养人才 。 只有平衡好两种类型的人才培养 , 人工智能的发展才可持续 , 才更有后劲 。

 

人类必须为人工智能“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