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重庆邮电大学校长高新波:人类须为人工智能“立心”( 二 )

 

新京报:我们国家人工智能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高新波:人类面临的许多问题具有不确定性、脆弱性和开放性 , 同时人类也是智能机器的服务对象和最终“价值判断”的仲裁者 , 因此 , 人类智能与机器智能的协同是贯穿始终的 。 任何智能程度的机器都无法完全取代人类 , 因此 , 我们就需要将人的作用或认知模型引入到人工智能系统中 , 形成“人机混合智能” , 或者成为“混合增强智能” 。

 

“人机混合智能”顾名思义就是将人类智慧和机器智能相结合实现一种增强智能 。 这种混合增强智能有两种形态 , 一种是人在回路的混合增强智能 , 一种是基于认知计算的混合增强智能 。 前者将人作为一个计算节点或者决策节点放置于整个智能回路中 , 后者则将人的认知模型引入到人工智能系统 , 形成一种类人的人工智能 。

 

“人机混合智能”将率先在安全、医疗领域应用

 

新京报: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新方向 , “人机混合智能”将在哪些领域得到应用?

 

高新波:其实“人机混合”这一概念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 , 人与动物一个最重要的区别就是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 而人使用工具的过程就是“人机混合”的过程 。

 

机械化时代 , 人机混合延伸和增强人的体力;信息化时代 , 人机混合延伸和增强人的感知力;在今天的智能化时代 , 人机混合增强人类的智力 , 将是人脑主导的“感知力增强”和“智力增强” 。 比如 , 可穿戴设备 , 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服装等 , 都帮助我们构建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机混合智能系统 。

 

从理论方面说 , 鉴于目前人工智能存在“黑盒”问题 , 或者说“可解释性”问题 , 因此一些重要的领域将会率先使用人机混合智能 , 如安全、刑事司法系统和医疗保健等重要领域 。 在这些领域 , 如果将决策权完全交予机器 , 将面临失控的风险 。 因此 , 我们必须依靠人机混合智能 , 充分发挥人类智慧和机器智能形成人类能接受的可靠决策 。

 

新京报:哪些国家已经开展了“人机混合智能”的尝试?

 

高新波: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都已经开始了“人机混合智能”的尝试 。 可穿戴搬运机器人在马达驱动下支撑人的上半身 , 减轻搬运重物时腰部的负担;一些科学家还尝试将电极植入人脑中 , 让人脑可以随时直接从计算机中下载或上传数据 , 如若成功 , 将大幅提升人类的认知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