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我曾经也是二本学生( 二 )

一间没有声、光、电过度配置的教室 , 一间只能容纳50人的教室 , 一块黑板 , 一盒粉笔 , 最简单的桌椅板凳 , 够了 。

051841班 , 是我教过的第一个班 , 共57名学生 。 大一新生的眼睛是亮的 , 他们和我一样 , 紧张、试探 , 他们第一次走进大学课堂 , 我第一次站上大学讲台 , 我们互相照亮 , 又彼此隔膜 。

2006年5月17日 , 因为天气是少有的大台风 , 我将原本准备好的作文题 , 临时改为《风》 , 让学生现场完成 。 作业收上来后 , 一个名叫邓桦真的女孩所写的内容 , 让我无法平静 。

作文《风》:

很久没有写作了 , 可没想到再次提笔时却是自己的心情糟糕得不能再糟的时候 , 我没有心情去体会风的呼啸 , 只能用呼啸的“风”来写自己的心情 , 外面那一阵阵凄厉的风声不正好是自己此时内心的哀鸣吗?

想想自己现在的处境 , 内心免不了一阵阵剧痛 。 “我要上大学”的呼喊在我耳旁回响 , 承受着村里人“不孝”的看法 , 抱着贷款的最后一线希望来到大学 , 写“贫困证明”、写“贷款申请”等那么多的努力 , 今天可能却要被“你父母才45岁 , 还很年轻啊”一句话宣告白费……如果贷不了款 , 我不知道等待我的会是什么?将来的日子该怎么过?父母一个月加起来的工资还不到1000元 , 一个弟要上高三 , 一个弟要上初三 , 想借钱也没处借 , 而自己也差不多半年没拿过生活费了 。 如果不能贷到款 , 自己该如何向父母交待 , 等等 。 别人觉得不可思议的问题可我却不得不一一去考虑 , 高中的时候多么向往大学生活 , 到了大学才知道大学对有钱人家的子女来说是天堂 , 而对自己却有更多的痛苦 , 面对连下一个月的生活费都不知从何而来的时候 , 我不得不去考虑更多 , 虽说在校学生应以学业为主 , 可我为经济、为生活的时间却远远多于学习的时间 , 此时对我来说 , 或许生活已经更为重要 。 我真的不想长大 , 也不想成熟 , 可我却不得不比别人考虑更多如何去生活 。 也曾一遍遍地自我安慰——“车到山前必有路” , 也一次次劝自己要乐观地面对人生 , 世上没有过不了的坎儿 , 可每次都是在一次次的挫折后发现自己的内心更痛 , 我努力地去生活 , 打暑假工、勤工助学、去找兼职 , 却又发现想要生活是多么不容易 , 不是自己想去做就可以 , 条件的苛刻 , 身高、相貌的限制又让我自卑 , 让我更觉渺小 。 有时候想到生活的种种 , 我会连生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也许 , 我一开始的选择就是错的 , 我本不该来上大学……

外面的风仍在呼呼地吹 , 是否也能吹走今天我烦躁的心情?

老师 , 真的很抱歉 , 今天为贷款的事烦透了心情 , 刚回来就要写作文 , 我真的一点思绪都没有 。 你就当做一回我的听众好了 。 抱歉 。

她所描述的状况和无奈 , 让入职不久的我极为震撼 , 以至于在一种不安和难以放下的焦虑中 , 当天就通过校内邮箱 , 向全校的老师为她发起了募捐 。 《风》几乎成为我职业生涯中 , 自我生存状态调整的开端 。 在此以前 , 我对自己博士毕业以后找工作的轻率、疏懒、意气用事 , 时有后悔甚至自责 , 我对学校不能提供专业平台 , 更多时候只能上公共课的状况 , 感到学术生涯的迷茫和无望 , 我羡慕那些进入名牌大学任教的同窗 。

正是像《风》这样的作文 , 其坦率的文字 , 悄然照亮了我内心忽略的角落 , 瓦解我内心的偏见 , 一点点卸下我早已淤积的虚空 , 让生命的姿势一点点下蹲 , 并在具体的生命观照中 , 找到内在的充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