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告别“白银时代”?三问银行净利罕见负增长( 二 )


谁拉低了净利润?王剑通过对2020年中报中的20家上市银行测算 , 整体净利润同比下降9.6% ,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9.7% 。 从净利润增长的归因分析来看:净息差拖累净利润增长2.8个百分点 , 主要是受LPR下调等因素影响 , 银行净息差不断收窄;资产减值损失在拖累净利润增长17.2个百分点 , 主要是银行主动加大拨备计提力度导致 。 同时 , 资产增速继续回升 , 上半年生息资产规模对净利润增长的贡献达到10.5% 。
“主要原因是大幅度的准备计提、大幅度的风险确认和大幅度的风险处置 。 ”谈及利润负增长的主要原因 , 光大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对采访人员分析 , 目前银行营收可能增速还不错 , 但也要为未来预留出一定的空间 , 做好促让利和防风险的平衡 。 尤其是对于尾部金融机构来说 , 重要的是尽快恢复可持续经营能力 。
计提拨备预防资产恶化
拨备覆盖率一直被认为是银行的“安全垫” 。 如果不大幅度计提拨备 , 银行的利润是否可以更理想一些?
正如中信银行行长方合英介绍 , 上半年该行计提拨备477亿元 , 同比增长近40% 。 “在此影响下 , 我行净利润同比下降近9.8% 。 如果剔除拨备计提因素 , 拨备前利润同比增长14.3% 。 ”
天风证券统计显示 , 上市银行拨备前利润增速6.9% 。 但在目前形势下 , 加大计提十分具有必要性 。 郭田勇认为 , 显而易见的是 , 银行下一步资产质量承受的压力会进一步增大 , 因为疫情或者国际因素 , 受到冲击的企业比较多 , 这些企业的经营可能会出现困难 , 这样的话 , 银行的资产质量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 。 而且基于抗疫 , 很多银行资产质量承受压力比较大 , 所以更多地提出拨备也是基于现实需要 。
对于新产生的不良资产 , 需要计提充足的拨备来抵抗风险 , 银保监会统计数据显示 , 截至2020年6月末 ,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额达2.74万亿元 , 较上季度末增加1243亿元 , 较12月末增加12.5% , 较去年同期增长22% , 不良贷款生成速度有所加快 , 核销不良资产的速度也在加快 。
王一峰对采访人员分析称 , 今年是三年防范金融风险攻坚战的收官之年 , 再叠加疫情因素的冲击 。 在这样的情况下 , 行业必然要做出选择:
第一 , 当前经济领域依然处于三期叠加 , 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阶段 , 银行业在多年的粗放发展过程中 , 伴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存在调整结构 , 化解存量历史问题的需要增加准备计提 , 为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奠定基础 。
第二 , 从国际银行业情况来讲 , 鉴于全球经济受疫情冲击的不确定性仍存 , 今年以来海外银行业整体拨备都较为审慎 , 盈利也出现了较大幅度下滑 。 国内银行业这种情况具有全球的普遍的特征 。
第三 , 今年疫情以来为了稳定经济 , 市场流动性维持偏宽松的状态 , 这可能会增加未来风险的释放 。 目前国内经济逐步恢复 , 好于预期 , 已经接近潜在增速 。 但全球疫情没有过去 , 对未来复杂的情况难以做出准确的评估 。 在这种情况下 , 未雨绸缪、以丰补歉也是一种方式 。
分银行类别来看 , 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的净利润分别增长-13%、-9%、-2%、-12% 。 相比来说 , 国有大行的负增长幅度较大 , 相应计提拨备的力度也比较大 。
对此 , 王一峰表示 , 首先 , 面对疫情冲击 , 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是商业银行的主体 , 维持其稳定非常重要 。 这样的形势下 , 通过预期损失法的计提拨备 , 更加审慎的风险计量和准备安排 , 有助于夯实大行和股份行作为银行业主体的稳定地位 。 第二 , 大行和股份行是疫情以来支持实体经济的主力军 , 在普惠金融业务领域发挥了“头雁”作用 。 可能在未来 , 随着小微企业融资应延尽延政策的退出 , 会面临相应风险 , 现在提前安排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
负增长是否会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