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上评】大学生债务逼近“爆雷”并非小事( 二 )


半月谈网:输了业绩便当街裸奔 , 不仅侵害了员工的基本人权 , 有违社会公序良俗 , 更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 。 在相关企业内部 , 这样的行为竟然会被集体认同 , 可见其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已经堕落到何种地步 。 企业想靠这样的做法来提高员工的“战斗力” , 扩大利润 , 恐怕只能是南辕北辙 , 不仅抹黑了企业的形象 , 更难逃法律的制裁 。 如此“折腾”员工的企业精神难以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 还会使新老员工人人自危 , 迫使员工明里暗里抵制企业的各项规定指标 。 真正能维系企业长足发展的企业精神首先不能损害员工自身利益 。 毫无底线“折腾”员工的背后 , 是相关责任人法律意识、人文精神的淡薄 。 企业负责人迫切期望盈利的心情不能成为侵害员工合法权益手段的借口 , 将企业精神与原始野蛮的惩罚手段对等起来 , 不仅是企业精神的“裸奔” , 更是企业负责人法律道德素质的“裸奔” , 该醒醒了!
新闻速递:9月1日在江西婺源 , 有一位女副校长去看学生吃早餐 , 发现孩子们剩下不少食物 , 就一言不发走到孩子们面前 , 把学生剩下的食物全部吃光 。 视频传到网上 , 众说纷纭 , 引发了大量讨论 。 有网友怒赞 , 觉得这种行为是为人师表的典范 , 也有网友质疑 。 事后 , 校方确认事情属实 , 视频是其他老师拍了发到网上的 , “副校长把学生当自己的小孩 , 没觉得不干净” 。
钱江晚报:虽然女校长精神可嘉 , 但是不是可以采取一种对学生来说更为春风化雨的教育方法呢?教育孩子节约粮食 , 难道非要当面吃剩饭吗?珍惜粮食固然没有错 , 但讲究卫生也很重要 。 这种以身示范 , 有些用力过猛 , 顾此失彼 。 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完全结束 , 学校又是人群聚集之所 , 防疫一刻也不能放松 。 为了防疫抗疫 , 提倡分餐制、用公筷 , 以避免唾沫传染 。 大家刚刚培养成的卫生饮食习惯 , 不能因疫情的放缓而有所松懈 。 吃别人的剩菜剩饭 , 显然不利于防疫 。 从另一方面看 , 每个学生食量不同 , 有的孩子胃口小 , 食物给多了就吃不完 , 剩饭现象更多是学校平均供给带来的 , 而不是学生主观造成的 。 学校改变食堂供给方式 , 把饭菜做得更营养可口一些 , 引导学生按量取食 , 才是学校餐饮节约的根本出路 。 厉行节约 , 反对浪费 , 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种价值观 , 根植于文化和制度之中 。 既要节约 , 又要讲卫生 , 让我们以更加文明的生活方式 , 来给生活注入更多内涵吧 。
新闻速递:湖北省商务厅近日印发《湖北省制止餐饮浪费行业规范(试行)》 , 要求餐饮经营者执行适量点餐提醒提示制度 , 设置最低消费 。 《规范》明确 , 餐饮经营者要主动为消费者提供剩食打包服务 , 提倡剩食打包积分奖励 , 对剩食超过一定数量不打包者 , 增加餐余收费 。
北京青年报:出台这一规定 , 有着较强的现实针对性 。 应当相信 , 上述规定会产生一定的倒逼效果 , 但也不能太过乐观 。 餐饮浪费可能“转移” , 这个问题提醒我们 , 要反思遏制餐饮浪费的方式有没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 餐饮浪费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 有消费者的问题 , 也有饭店的原因 , 有些还涉及餐饮行业的痼疾 。 此次湖北省出台《规范》 , 要求餐饮企业执行适量点餐提醒提示制度 , 禁止设置最低消费 , 就指向了餐饮行业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一些饭店不仅没有制止反而变相制造和纵容了浪费 , 并且从浪费中受益 。 指出这一点 , 意在提醒光盘行动不能只盯着盘 , 不能把是否打包作为判断光盘行动成效的标尺 。 即使我们通过一些技术手段 , 让盘里的菜都装进了打包盒 , 但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杜绝了浪费 。 如果打包客观上造成了“浪费转移” , 甚至给垃圾分类处理带来了压力 , 那就走向了遏制餐饮浪费的反面 。 严防“不打包收费”造成“浪费转移” , 最关键还是要从源头抓起 。 一是推动节约意识深入人心 , 形成习惯 , 摒弃“好面子”“讲排场”等陋习 , 防止诱导消费、强迫消费 。 二是把节约举措落细落实 , 从每一个环节抓起 , 凡是有利于节约的事都要做 , 凡是影响节约的障碍都要清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