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侃看西游|古人为何看重“物我合一”?从蚕桑文化观古人如何对待世界万物( 二 )
文章图片
蚕桑生产
在造纸术发明之前 , 丝织品承担了文化载体的任务 , 在视读书为圣贤的时代 , 丝织品作为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载体 , 其地位可想而知 , 不仅皇帝写圣旨用丝织品 , 就连文人雅士作诗作画也要用丝织品 , 最出名的莫过于王羲之的《兰亭阁序》 。
从另一方面看 , 由于丝织品的成本高昂 , 使得做学问成了贵族的专属权利 , 在这样的条件下 , 推动了造纸术的相关研究和出现 , 可以说 , 蚕桑文化加速了造纸行业的相关科技进步 , 为唐宋的文化盛世埋下了伏笔 。
由此可见 , 蚕桑生产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和特殊地位 , 物质决定意识形态 ,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 , 蚕桑逐渐走进了古代哲学家的视野 , 人们在享受这一大自然的馈赠的同时 , 开始积极主动的思考人与自然的哲学生态观 。
文章图片
蚕桑文化
一.“物我合一”思想的萌芽与发展
【侃侃看西游|古人为何看重“物我合一”?从蚕桑文化观古人如何对待世界万物】1.“物我合一”思想的辩证出现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出自《庄子·齐物论》这大概是古代中国关于“物我合一”最早的思辨文献 , 这段话的内容以庄周梦蝶的故事引出了到底是蝴蝶梦中变成了庄周 , 还是庄周梦中变成了蝴蝶的问题?进而思考出了“独与天地精神往来”、齐物我、齐是非的思想结论 。
可以说 , 庄子开“物我合一”思想之先河 , 在其后是繁荣发展的蚕桑文化 , 哲学与自然生产的相辅相成 , 作为庄子齐物思想的重要结论 , “物我合一”在这种情况下正式成为了与“天人合一”并举的哲学话题 。
2.古人对桑树的敬畏和尊崇引导的蚕桑生态哲学观
《淮南子》:“日出于汤谷 , 浴于咸池 , 拂于扶桑 , 是谓 , 晨明 。 登于扶桑,爰始将行 。 ”在靠天吃饭的古代社会 , 古人在意识中将桑树比作了太阳出现的地方 , 更是给桑树冠以扶桑神树之名 , 由此可见古人对桑树的尊崇和敬畏之心 。
文章图片
桑蚕生产
而关于蚕桑一词的起源 , 在《搜神记》中是以万物均有生命 , 情感为前提展开的 , 这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充分尊敬 , 同时这也反映着古人对自然的尊敬开始由“物性”走向“人性 。 ”
3.文化的繁荣与“物我合一”思想的相互成就
《诗经·小雅·隰桑》:"隰桑有阿 , 其叶有难 。 即见君子 , 其乐如何!桑有阿 , 其叶有沃 。 即见君子 , 方何不乐!心乎爱矣 , 遐不谓矣!中心藏之 , 何日忘之?"在这个阶段 , “丝”因为和“思”谐音 , 自然而然成为了思念的书面载体 , 少女见隰桑之美 , 想到了自己的倾慕之人 , 开始思考要是桑树相思会怎么想呢?“物我合一” , 不经意间溢于神思 。
与此类似的还有李商隐的《无题》 , 同样是以“丝”代“思” , 不过李商隐更是刻画了一只“到死丝方尽”的春蚕形象来体现自己的无尽爱意 , 于艺术层面来看 , 这便是“物我合一”要求的“意造于真”的境界 。
文章图片
桑蚕生产
“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 被王国维誉为“物我合一的境界” , 其作者陶渊明先生 , 致力于追求归复自然 , 在他的《归田园居》中 , 描述了多幅把酒话桑麻的场景 , 与自然相融 , 悠悠自得的心境 。 “悠然见南山”可作悠然地见到南山 , 也可解作见到悠然的南山 , 无论哪种解释 , 都是对“物我合一”的最好诠释 , 抑或说 , 这种与自然同归的惬意就是“物我合一”的完美境界 , 这份悠然属于南山也属于陶渊明先生 , 属于自然也属于人 。
- 生活与安然|间隔潜应”:谈谈我国古人对“磁”的理解,“磁石吸铁
- 蜗牛看西游|孙悟空出道后为何从没人问过他师父是谁?菩提警告他有何意义?
- 长茄子文化|小学生都会背,清代学者评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苏轼的这首诗
- 汽车热点盘点|借了家败亡,到底哪四个会引起古人的重视,古人的这“四个不借”
- 三桂历史|历史的谣言:俄罗斯并非依靠蒙古人实现统一
- 那样的历史挺有趣|关羽的大刀80多斤,古人的兵器真这么重?,张飞的长矛60多斤
- 刘瑾|凌迟要割上千刀,如何能保证犯人不断气?古人想了一个办法
- 侃侃看西游|却不愿和孙中山合葬中山陵?,宋庆龄为何要与保姆同葬
- 弹历史|西游记中三大喜欢吹牛的角色:如来、镇元子和孙悟空,原创
- 风雨中坦然|每一个都完虐悟空,第一是牛,却不是牛魔王,西游当中的八大妖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