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国产EDA如何乘风破浪?( 二 )


吕芃浩还指出 , 很多中小企业对版权、知识产权的意识较差 , 盗版猖獗 , 对国内EDA的迭代没有好处 。 “企业千辛万苦开发出了软件 , 一遇到盗版就前功尽弃 。 ”有企业家反映 。
这个问题不得不引起重视 。 今年8月 , 在国务院印发的《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就提及 , 聚焦材料、EDA、设备等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 同时探索建立软件正版化工作长效机制 。
破题
或将建专门实训产线 , 培养实操性人才
尽管发展集成电路还面临不少难题 , 但在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原所长、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魏少军教授看来 , 资金并不是核心问题 , 最难的有三点 , 一是战略决心 , 二是顶层设计 , 三是人才团队 。 其中 , 人才是关键 。
多位行业人士表示 , EDA处于多学科交叉领域 , 需要大量综合性人才 。 同时 , 从事EDA工具开发需要工程师同时理解数学、芯片设计、半导体器件和工艺 , 综合技能要求高 。
高门槛导致这方面人才奇缺 。 数据显示 , 2019年全球EDA从业人员约为4.5万人 , 但国际三大厂商占比就达六成 。 而在国内 , 除去在国际EDA公司的中国研发中心工作人员 , 本土EDA研发人员仅500人左右 。
“人才是最难解决的 , 因为急不得 。 ”华大九天副总经理郭继旺说 , 集成电路人才既要扎实理论基础还要实操能力 , 还需要与工艺、整个产业发展贴合往前走 。
相比学科教育的培养 , 更难的是实践操作 。 郭继旺说 , 打通从高校到产业的“一公里”目前还是一片空白 , 集成电路产业是一项实操性工作 。 尽管各地纷纷建有12寸线、8寸线等不同尺寸的产线 , 但代工厂目前都是存量人才为主 , 产线不能停 , 无论是对高校学生还是初入者来说 , 都缺乏专门实训平台 。 他透露 , 目前杭州也有意专门打造一条12寸产线用来做实验室的测试和实训平台 。
【|集成电路国产EDA如何乘风破浪?】南方日报采访人员 郜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