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说地名|新中国第一批“使”字牌照( 二 )


1951年9月18日 , 交际处照会各国驻华外交机构 , 告知颁布外交汽车专有行驶牌事宜 。 照会指出 , 自10月1日起 , 各国驻华外交机构公用及外交官自用汽车 , 均必须悬挂“使”字汽车牌 。 通知要求 , 各外交机构于9月22日以前将申领使牌的照会和申请表送外交交际处 , 经交际处审核同意 , 9月24日至9月29日各机构自行到北京市公安局领取牌照 。 照会还特别强调 , “红地白字者挂车前 , 白地红字者挂车后 。 ”
中华人说地名|新中国第一批“使”字牌照
文章图片
红色“使”字牌照
随照会一同递交的还有一式两联的申领使牌的申请表 。 申请表一共发放了94份 , 其中以苏联驻华使馆最多 , 15份 , 印度和捷克驻华使馆各10份 , 其他使馆或使团则相对要少些 , 有5份的 , 也有3份的 。
在当时 , 挂使牌的汽车 , 能享受到一定的优遇:如免缴养路费;在公园及车站等处 , 经值勤民警同意可停放在临近出入口的地方;行驶途中遇有关卡 , 经出示外交官证后 , 可立即通行等 。
第一批使牌的申领条件有严格限制 , 规定只能是各外交机构以及外交官自用的车 , 而驻华领事馆以及领事官员自用的汽车 , 甚至外交官兼任领事职务的都不发给使牌 , 而且车只能是轿车 , 吉普车、摩托车以及大小载重汽车一律不能悬挂使牌 。
1952年 , 天津发生了几起民警阻拦领馆汽车的事件 。 影响较大的有两起:一次是苏联总领事乘车去火车站途中 , 两次被民警阻拦检查 , 因车上插有苏联国旗 , 路人纷纷驻足观看 , 一时间传言四起;另一次是波兰领事开车行至一电影院门前 , 被民警拦下 , 当时围观的群众里三层外三层 , 不得已 , 波兰领事只好弃车步行离去 。 苏方和波方向我方提出交涉 , 驻天津的其它各国外交机构对此反应强烈 。 天津外事处请示外交部 , 建议给领馆的车辆也加挂明显标志 。
1953年1月1日 , 驻中国天津、上海等地外国领馆的车统一挂上了“领”字标牌 。 领牌完全按照使牌样子制定 , 只不过将“使”字改为了“领”字 。 自此以后 , 各地基本上没有再发生随意拦截外交机构车辆的事情 。
这种使牌一直沿用到了1965年 。 1964年3月 , 全国开始换发了第三代汽车牌照 。 1965年3月18日 , 北京市公安局通知各国驻京外交机构换发新机动车牌照 , 取消原有的两块牌照 , 统一换发一块特制的专用号牌 。 号牌为铝质 , 黑色 , 上有红字“使”字头 。 新中国第一批“使”字牌照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
中华人说地名|新中国第一批“使”字牌照
文章图片
新版“使”字牌照
而自2017年5月1日起 , 红色“使”字头使馆车牌将成历史 , 旧版号牌正式废止 。 新版外交车牌号码不变 , 把旧版位于车牌号码前的红色“使”字 , 改为白色 , 并置于号码后 。
外交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 随着中国对外交往不断扩大 , 各国驻华外交机构规模和外交车辆数量大幅增加 。 为体现全面依法治国 , 进一步规范外交车辆的管理 , 经国务院批准 , 外交部会同公安部、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于2017年1月颁布实施了《外交车辆管理办法》 。
此次统一更换外交车牌 , 是根据《外交车辆管理办法》相关规定 , 对各国驻华大使馆和各国际组织驻华代表机构使用的外交车辆统一换发新版号牌 。
一块小小使牌的使用 , 折射出新中国外交事业初创时期的千头万绪 , 也真实反映出创业者们摸着石头过河 , 殚精竭虑做好外交工作的赤诚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