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漫谈古代学校( 二 )

  明代朝廷对学校教育非常重视 , 朱元璋曾提出:“治国以教化为先 , 教化以学校为本 。 ”中央官学以国子监为主 , 其教育主要为科举考试服务 , 参加科举考试必须经过官学的学习 。 国子监的学生称为监生 , 监生除了日常的学业外 , 还要分批到政府部门进行实习 , 称为监生历事 , 以积累从政经验 。

  清代学校制度基本沿袭明代旧制 。 到了清末 , 内外交困下的清政府宣布废除八股取士 , 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 , 在全国建立初、中、高三等学堂 , 实行新的教育制度 。 辛亥革命后 , 南京临时政府规定原有学堂均改称“学校” , 这一名称一直沿用到今天 。

  明清时期 , 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备 , 民间各种教育机构也逐渐兴盛 , 除了书院以外 , 义学和家塾都有较大发展 。 义学也称义塾 , 是指私人或地方集资兴建、带有公益性质的启蒙学校 , 主要为了教育家族或同乡子弟 , 一般免收或减收学费 。 家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私塾 , 是由私人创建、为满足个人家庭教育需要为主的民间学校 , 规模较小 , 主要为科举考试打基础 。 大族富户为了维持家族兴盛 , 追求仕途经济 , 都争相开办家塾培养子弟 , 黄宗羲《陈存斋墓碣》称:“今则比屋为子营入学 , 崭崭惟恐后时矣 。 ”

  清末 , 外国传教士大举进入中国 , 一些教会学校开始在东南沿海地区兴建 , 并逐渐向内地辐射 , 最终形成涵盖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 , 并包括各种专门教育的庞大教育系统 , 最多时达学校15000所 , 学生约80万名 。

  作者:刘疆

注意到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