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兰|奥斯卡影后扮演中国农妇,这“跨种族”式的演技,令我站起来鼓掌( 三 )


片中 , 赖纳饰演的阿兰挑水桶、缝衣服、磨黄豆、在河边洗衣服、下地干农活、做饭的样子 , 活脱脱一个中国农村妇女 。
特别是赖纳脸上那副逆来顺受的温驯表情 , 她简直将阿兰这个角色刻画得入木三分 , 这种“跨种族”式的演技 , 令人观影完 , 禁不住站起来鼓掌 。
之后 , 阿兰为王龙生了一个儿子 。
喜出望外的王龙决定一点一点买地 , 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 , 让父亲妻儿不再受苦挨饿 。
就这样 , 王龙逐渐买了一些地 , 但天不遂人愿 , 一场大旱后 , 饥荒开始了 。
在饥饿的逼迫下 , 很多人都失去了道德 。
村民们冲进王龙家里试图找吃的 , 却发现他们一家正在煮土吃 。
当一家几口人南下找活路时 , 阿兰只能让老父亲和三个孩子去要饭 。 甚至 , 为了填饱肚子 , 大儿子还抢了一位老婆婆买的肉 。
很多时候 , 跟穷人谈尊严是令人作呕的 。 因为在贫穷面前 , 尊严和道德是奢侈品 。
一次偶然的机会 , 阿兰居然在纷乱的人群中捡到了一包宝石 。 因此 , 王龙一家得以回乡并发家致富 , 他也迅速成为了地主 。
而与王龙逐渐穿金戴银 , 甚至想纳妾的想法和行为不同 , 阿兰就像是那块被王龙抛弃的土地一样迅速衰老下去 。
她依旧穿着朴素的衣服 , 身体一天天变差 , 面对丈夫的奢华一言不发 , 只是不停地在缝缝补补 。
赛珍珠把阿兰塑造成了男权制度下“一个饱尝苦难 , 受压迫最深的中国妇女”形象 。
她像土地一样坚硬、朴素、沉默和可靠 , 她没有任何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 。
与此同时 , 影片又在原著的基础上赋予了阿兰更多的进步色彩:
她得知自己怀孕后说等儿子出生了一定会把他抱到地主家里 , 让所有人都看见他 , 这是阿兰的傲气和骨气 。
饥荒来临时 , 眼看着最小的闺女就要饿死了 , 家里只剩一头老黄牛了 。 王龙拿着刀却始终下不去手 , 最后 , 是阿兰宰了那头牛 。
这是一个女人的坚韧与勇敢 。
而那袋珠宝 , 也是阿兰捡到的 。 她才是这个家里真正的根 , 她是土地 , 是母亲 , 是血脉之所在 。
当然除了阿兰 , 片中的每一个角色都非常饱满丰富 。
比如 , 一开始勤劳的王龙 , 有了钱之后就想着离开土地 , 甚至还纳了妾 。 值得深思的是 , 原文中 , 王龙是将阿兰当成了一个生育工具 , 接二连三地招妓嫖娼 。
但在电影中 , 导演似乎让王龙的转变成了一个“男人有钱之后不小心走错路”的情节 , 并没有将他的所作所为渲染得十分恶劣 。
因此 , 结尾王龙的醒悟和忏悔也就显得十分可信了 。
对于天灾的描写是《大地》对20世纪初期中国文学的一个突出贡献 , 它将旱灾、涝灾、蝗灾以及饥荒、乞讨、哄抢描写得如此具体且深入 。
如果说 , 原文的描写是基于赛珍珠真实的体验 , 那么影片对于上述片段的拍摄可谓是十分精彩 , 尤其是蝗灾的片段 。
从特写到全景 , 电影将蝗灾这个“飞行的瘟疫”表现得十分真实 , 铺天盖地的蝗虫令人恐惧 , 而人类的勇敢和智慧此时更为突出 。
在影片《大地》中 , 妻子阿兰与土地是同构的 。
在家庭中 , 阿兰似乎就是土地的化身 。 王龙与阿兰之间关系的亲疏 , 即是他与土地的亲疏 。
土地与王龙之间的紧密联系 , 展现了中国是一个以农业文明为基础的国家 , 其中儒家伦理和传统农耕文化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基 。
赛珍珠的原著 , 是最早正面描写中国农民日常生活和中国大地的长篇小说 , 具有史诗的体量和风格 。 她通过一个中国农民家庭的由衰到盛 , 由盛转衰 , 再逐渐兴盛 , 形成了一个典型的中国式的圆形叙事 。
不过 , 这个圆需要加上后两部《儿子》以及《分家》才能圆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