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入学”冷知识:多大上学?有什么仪式?( 二 )

资料图:“入学礼”第一步 , 正衣冠 。 张乐南 摄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博士、专栏作者吴鹏介绍 , “入泮礼”可以理解为古代的入学礼 , “入泮”一般是指科举制度中 , 童生通过州县考试考取秀才后 , 以生员身份入学时的典礼 。 根据一些国学培训机构的演示 , 古代入学礼有正衣冠、行拜师礼、净手净心、朱砂开智等内容 。

  “正衣冠”是第一个环节 。 《礼记》认为“礼义之始 , 在于正容体 , 齐颜色 , 顺辞令” , 正衣冠是明事理的起点 。 入学时要由先生为学生整理好衣冠 , 方能拜见夫子像 , 只有衣冠整洁才能静心做好学问 。

  “朱砂开智”是最后一道程序 。 具体做法是先生手持蘸着朱砂的毛笔 , 在学生眉心处点上一个红点 , 寓意希望学生日后在学习中能够一点就通 。


古代“入学”冷知识:多大上学?有什么仪式?

----古代“入学”冷知识:多大上学?有什么仪式?//----

资料图:在“点朱启智”环节中 , 先生在学童的额心点上朱砂 , 寓意孩子从此开启智慧 , 目明心亮 。 晓东 摄

  “但这些并不一定是古代原始的入学礼仪 , 古代可能并没有这种统一的入学礼 。 ”他表示 。

  国子监是不是古代的大学?

  对古代的“学校” , 此前常有一种说法流传 , 即国子监就是古代的大学 , 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官学是古代官府兴办的学校 , 包括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 , 国子监和太学是中央官学 , 是国家最高学府 。 ”吴鹏说 。

  他提到 , 中央官学还有学习史学、文学、算学、律学、医学等的专门学校 。 地方官学由地方官府举办 , 有府学、州学、县学等 。

  私塾则是民间和私人设立的教学机构 , 有乡村塾师自己创办的学校 , 也有地主、商人等富裕家庭聘请塾师设立的家塾 , 还有村社集体在乡村祠堂等地方举办的义塾等 。

时尚网   “国子监并不完全是古代的大学 , 也算是当时国家最高教育管理机构 , 又称‘太学’或‘国学’ , 同时具有国家最高学府的功能 。 太学生就是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 。 ”吴鹏解释 。 (完)

【编辑:姜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