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外资巨头加速抢滩 如何搅动证券、基金市场( 二 )


随着越来越多外资机构顺利在中国证券市场“扎营” , 其开展业务的优劣势如何?未来的盈利空间几何?会对国内市场产生哪些影响?这些话题被市场人士热议不断 。
北方一家中型券商非银分析师指出 , 投行业务、高端及国际化相关业务可能是外资券商最有竞争力的领域 , 但也更受国内监管政策的影响 。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进一步对北京商报采访人员表示 , 当前看外资只是“鲶鱼”作用 , 外资进入中国市场 , 真正有竞争力需要时间 。 就投行业务来看 , 境内外投行业务差异还是挺大的 , 境内投行业务大多需要证监会审核 , 外资券商会聘请一些中国投行人员来做 , 但整体上并未形成规模 。 投行业务需要和企业有相对深度的交流 , 境外券商赢得境内企业的信任和认可 , 还需要时间 。 但是 , 在跨境金融服务上面 , 境外券商的优势是很明显的 。
在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看来 , 对于刚进入国内市场的外资券商而言 , 前期需要花费大量的投入 , 比如招募人才、扩大市场、扩大业务范围等 , 所以在前期而言比较难盈利甚至会导致出现亏损 。 但由于外资券商本身拥有丰富的管理和运营经验 , 在经过几年的运营发展后 , 就能找到比较好的盈利点以实现盈利 。
又一赛道 抢滩基金托管
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节奏不断加快 , 除外资控股券商外 , 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业务也日趋丰富 。
9月2日 , 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花旗中国”)宣布 , 已获得中国证监会的基金托管业务资格核准 , 使花旗成为首家获此执照的美国银行 , 也是全球前五大托管人中的第一家 。 在经过监管机构的现场检查后 , 花旗将为中国境内的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提供基金托管服务 。
这也是继2018年渣打银行作为首家外资银行拿下基金托管牌照后 , 又一外资银行获批该资格 。
“我们已在上海大量投入 , 加强证券服务业务的运营 , 我们还将继续扩充本地业务能力 , 以满足客户对中国本地基金管理和其他外包服务等不断增长的需求 。 ”花旗证券服务业务亚太区主管David Russell表示 。
据悉 , 花旗在全球超过16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两亿客户帐户 , 花旗在中国的历史可追溯至1902年5月 , 是首家在中国开业的美国银行 。
此前 , 证监会和银保监会曾于7月10日发布《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托管办法》) , 内容指出 , 允许外国银行在华分行申请基金托管业务资格并强调持续推进简政放权 , 简化申请材料 , 优化审批程序 , 实行“先批后筹” 。 据证监会资料显示 , 花旗中国递交的基金托管资格申请材料于4月15日被证监会接收 , 至8月27日 , 证监会正式受理该申请并于同日发布核准该申请的批复 , 花旗中国此次申请仅历时四个多月 。
同期还有汇丰银行(中国)、德意志银行(中国)两家外资银行分别于4月10日、4月20日递交基金托管资格申请 , 并于4月底进行材料补正 , 截至9月2日 , 尚未有新进展传出 。 在《托管办法》优化审批程序的背景下 , 上述两家外资银行也有望加速入局中国市场 。
外资银行作为托管人加入国内基金托管市场 , 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杨德龙对北京商报采访人员表示 , 外资托管入场 , 会对国内当前托管格局有一定冲击作用并形成一定的业务竞争 。 但目前而言 , 由于网点数量受限等原因 , 外资银行在基金代销能力上或难比肩中资机构 。 同时对于国有银行而言 , 基金托管业务收入在利润中占比较小 , 所以外资银行形成的冲击影响并不会太大 。
信息通用技术教育专家周太平则提到 , 外资银行的加入 , 对涉及境外投资的基金吸引力较大 , 同时也给基金公司提供不同的选择 。 另外 , 外资银行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方面比较成熟 , 将对国内商业银行产生一定的竞争力 , 促使国内商业银行完善制度、提高服务质量 , 从而也有助于降低基金托管市场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