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村里来了位“掏粪书记”
新华社成都9月2日电 题:村里来了位“掏粪书记”
新华社采访人员周相吉、康锦谦、卢宥伊
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沟尔普村 , “80后”第一书记夏添被乡亲们开玩笑地称为“掏粪书记” 。
但夏添一点也不介意 。 走在沟尔普村 , 牛栏咖啡、露营基地、旅游山庄、现代农场……磨子河穿村而过 , 藏式民居色彩浓郁、栋栋碉楼造型优美、现代化的厕所干净卫生 , 采访人员不禁好奇地问夏添:“你咋会得个‘掏粪书记’的名号呢?”
夏添有点不好意思地摆摆手 , 笑了笑 , 一旁的村党支部书记索朗扎西告诉采访人员 , 村里过去人居环境比较差 , 村民卫生习惯也不好 。 比如村里家家都靠墙修建了“小塔楼” , 这其实是群众家里的厕所 , 虽然外表很漂亮 , 但走近后气味却很糟糕 , 每到夏天苍蝇满天飞 , 既不卫生 , 也很难让游客留下好感 。
2018年底 , 来自成都市郫都区的夏添进村后 , 决心改变这种状况 。 次年初他请来专家 , 专门制定了方案 。 按照方案 , 改造后的厕所干净卫生无异味 , 不仅适应高原环境 , 而且成本低 。
一开始 , 村民们并不支持 , 多年来已经习惯的厕所 , 改啥子改?哪怕专家把安装图纸发了过来 , 老乡们也不愿意动手改厕 。
为带动村民们的改厕热情 , 夏添决定选5户进行试点改造 , 自己亲自给村民们安装 。
他开上小货车 , 去市场挑选防冻的管材 , 回来后 , 挽起袖子就跳入一户村民的厕所下面 , 开始铲粪坑 。 那是老乡家的“陈年老池” , 打开以后气味刺鼻 , 夏添没忍住吐了出来 , 但还是硬着头皮继续铲 。
看到这一幕 , 终于有村民看不下去了 , 过来帮忙 。 70多岁的村民尼玛对夏添说:“你教我怎么做 , 我们自己家的厕所自己来改造 。 ”
5户改造完成后 , 夏添把村民们叫来 , 集体参观改造完的厕所 , “改完是不是一点都不臭了?没改的是不是臭气熏天?”在明显的效果面前 , 村民们转变了想法 , 纷纷投工投劳 。 很快 , 全村的厕所都得到了改造 。
这次以后 , 夏添与乡亲们的距离被拉近了许多 。 只要提起夏添 , 老乡们都会竖起大拇指 。 “只要真心诚意地为群众服务 , 他们就会接纳你 , 甚至把你当亲人 。 ”夏添说 。
很快 , 村里又相继进行了一系列环境改造工程 , 有村民家的牛棚之前修在了村里新规划的旅游“黄金要道”边 , 村里提出改造成“牛栏咖啡” 。 一开始乡亲也有疑虑 , 村干部们承诺 , 另外再找地方修新牛棚 , 村民这才放心 。
渐渐地 , 沟尔普村换了模样 , 村里老百姓以前的牛圈马厩 , 现在纷纷改造成了藏家乐、民宿、藏餐馆和亲子乐园 , 家家户户栽花种草 。 “乡村振兴是一步步干出来的 , 只要肯努力 , 就能做成 。 ”夏添说 。
曾经的贫困户彭措现在成了村里的“大红人” , 因为环境变好 , 现在村里开民宿、搞装修的很多 , 学过画画的彭措经常被乡亲们请去画装饰画 。 采访人员在彭措家里时 , 有村干部提出希望彭措帮着画一幅村里的文化旅游地图 , 报酬2000元 。 彭措说:“这几天请我画画的太多了 , 恐怕还得排几天队呢!”
【新华网|村里来了位“掏粪书记”】这两年 , 来沟尔普村“打卡”的游客越来越多 , 还有附近县的扶贫干部过来参观 , 沟尔普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
【新华网|村里来了位“掏粪书记”】现在每逢游人来访 , 当年夏添“掏粪改厕”的事总会被老乡们提起 。
- 新华网|揭开国家草原自然公园的神秘面纱
- 新华网·宝藏青年工作室、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久别,重逢!
- 新华网客户端|河北曲周:童车企业转型升级拓展海外市场
- 新华网客户端|河北石家庄:精准帮扶助力文创企业发展
- 新华网|党徽在战“疫”一线闪光——疫情防控中的党员干部群像扫描
- 新华网|在大战大考中淬炼忠诚警魂——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人民警察群像
- 新华网|走近“带货主播”李佳琦
- 新华网|各显神通的“机器伙伴”
- 新华网|也门政府军与胡塞武装交火致28人死亡
- 新华网|新华国际时评:破坏中美人文交流注定成为历史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