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资|596头牛撬动七连板 天山生物的狂欢与隐忧( 二 )


“这种事情的应对 , 交易所有着丰富的经验 , 在注册制之前就已经有各种手段 。 停牌核查只是交易所的一个监管工具而已 , 要求停牌核查 , 也体现了‘零容忍’的监管态度 , 正常的市场交易不予干预 , 存在操纵嫌疑的必须‘零容忍’ 。 ”王骥跃说 。
8月27日盘后 , 深交所还公布了一张特殊的“龙虎榜” , 显示天山生物在严重异常波动期间的投资者分类交易统计 。 统计数据显示 , 8月19―27日期间 , 天山生物累计成交金额26.18亿元 。 其中 , 自然人累计买入金额25.10亿元 , 交易占比95.88%;机构累计买入1.08亿元 , 交易占比4.12% 。
自然人中 , 持股市值小于300万元的中小投资者累计买入17.70亿元 , 占比67.61%;持股市值大于300万元的其他自然人累计买入7.40亿元 , 占比28.26% 。 换而言之 , 在天山生物股价严重异常波动期间 , 中小投资者是主力军 。
“天山生物连续录得3个涨停板已经不可思议 , 涨跌幅放宽至20%之后 , 没想到依旧连续涨停 , 其间一些专门追龙头股的投资者也一直在推荐该股 , 虽然觉得已脱离基本面 , 但不想错过难得一遇的龙头股 , 于是也买了一部分 。 ”8月28日 , 一位不愿具名的个人投资者对时代周报采访人员表示 , “现在主要担心复牌之后出现大跌 。 ”
另一位长期追逐龙头股的投资者则持不同观点 。 他对时代周报采访人员表示 , 目前市场还没发现比天山生物人气更高的“妖股” , 期待其复牌后的市场表现 , 目前有较大浮盈作为安全垫 , 且让它“随意飘” 。
负债高企现金吃紧
股价“妖气冲天”的另一面 , 天山生物却是负面缠身 。
作为A股动物育种第一股 , 天山生物自2012年上市之后 , 逐渐走下坡路 , 业绩一直不尽如人意 。 财报数据显示 , 2013年和2014年 , 天山生物净利润分别为962万元、180万元 , 到了2015年之后更陷入亏损怪圈 , 当年亏损3500多万元 , 2016年亏损额度进一步扩大至1.4亿元 。
按照相关规定 , 连续亏损2年的创业板公司 , 若在第三年继续亏损 , 将会直接退市 。 为此 , 天山生物开始寻找重组对象 。 2017年8月 , 天山生物抛出一份跨界并购方案 , 以24亿元并购户外新三板公司大象股份 , 以期实现“畜牧+广告”双主业驱动 。
天山生物完成收购后 , 2017年艰难扭亏 , 实现净利润744万元 , 但该年非经常性损益为805万元 。
始料未及的是 , 这次斥巨资跨界非但没能挽救业绩 , 反而将天山生物拖入泥潭 。
2018年11月 , 天山生物发现 , 大象广告的原实际控制人陈德宏涉嫌伪造公司账目和相关材料 , 虚增大象广告净资产、利润 , 隐匿巨额担保和负债 , 在骗取公司对大象广告收购后 , 仍然利用其本人及关联人的职务之便继续挪用公司巨额资金 , 侵占公司资产 。
受该事项影响 , 证监会以天山生物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为由 , 对其进行立案调查 。 截至目前 , 调查工作仍在进行中 。
这次爆雷也大幅拖累了天山生物的业绩 , 2018年亏损19.46亿元 , 2019年亏损6079万元 。 而从2014年至今 , 其扣非净利润已连续6年亏损 。
亏损还在持续 。 8月27日晚间 , 天山生物发布2020年半年报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亿元 , 同比增长77.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765万元 , 去年同期亏损1861万元 。
3月 , 天山生物亦曾筹谋易主 , 拟将公司实际控制人由李刚变更为“中植系”的解直锟 , 但遭到股东反对 , 相关议案未能通过 。
易主受阻之后 , 天山生物调整发展规划 , 于今年7月22日发布2020―2025年畜牧业务发展规划 , 聚焦中国肉牛产业 , 重启“大肉牛战略” , 分步实现中国肉牛产业核心环节深度布局 , 目标成为中国肉牛行业领军企业 。
8月28日 , 天山生物公告称 , 公司拟通过全资子公司通辽市天山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投资设立控股孙公司 , 从事肉牛育肥业务 。 该公司注册资本拟定为7500万元人民币 , 由通辽天山牧业出资4125万元 , 占比55% , 通辽尚牧农牧业有限公司出资3375万元 , 占比45% , 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资金及自筹资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