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脖子最硬的人,一生抗金,胡铨掷地有声:杀秦桧以谢天下( 二 )


【历史故事】脖子最硬的人,一生抗金,胡铨掷地有声:杀秦桧以谢天下
文章图片
胡铨在蛮山瘴水的岭海之地 , 面对政敌迫害和寂寞孤寂 , 即便遭受到“有非人间世之所堪耐者”的艰难困苦 , 胡铨却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和乐观的精神 , 挺着脖子 , 没有低头 。 因为他自信自己的所作所为对得起国家 , 对得起人民 , 也对得起祖宗 。
在海南 , 胡铨关心民间疾苦 , 发展文化教育 , 推广农业技术 , 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 。
胡铨在海南一呆就是八年 , 直到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 , 秦桧死后 , 胡铨才得以移到衡州(今湖南衡阳) 。
离开海南前 , 胡铨特地祭奠了赵鼎 , 并写下了著名的《哭赵鼎》一诗:
以身去国故求死 , 抗议犯颜今独难 。 阁下大书三姓在,海南惟见两翁还 。 一丘孤冢寄穷岛,千古高名屹泰山 。 天地只因悭一老,中原何日复三关?
胡铨虽从岭外回到岭内 , 但还是编管 , 也就是受到管制没有行动自由 。 直到绍兴三十一年 , 胡铨才解除管制 。 随后他到永州去拜访自己的老朋友 , 主战派将领张浚 。 两人寒暄过后 , 张浚感慨说道:“秦太师专柄二十年 , 成就邦衡一人耳!”
公去如今三百载海潮犹有不平声
宋孝宗即位后 , 胡铨受到重用 , 先后任秘书少监、起居郎、国子监祭酒、兵部侍郎、中书舍人等职 。
胡铨一生抗金 , 永不言和 , 而宋孝宗早期锐意进取 , 力图收复河山 , 两人算是一拍即合 。
早期宋孝宗对胡铨的意见多有采纳 , 后期宋孝宗暮气沉沉 , 两人政见时有分歧 。
隆兴元年(1163年) , 金人求和 。 胡铨认为“金人知陛下锐意恢复 , 故以甘言款我 , 愿绝口言和字 。 ”同年十一月 , 朝议战和 。 当时参加朝议的14人 , 一半主和 , 一半不置可否 , 唯独胡铨坚决提议“不可和” 。 他总结历史教训说“京师失守 , 自耿南仲主和;二圣播迁 , 自何主和;维扬失守 , 自汪伯彦、黄潜善主和;完颜亮之变 , 自秦桧主和 。 ”
隆兴二年 , 胡铨奉诏“用再拜用献纳书御名”写一篇“贺金国冬至”的文章 。 其实这是宰相汤思退借主战派之手打击主战派的阴谋 。 胡铨接诏后拒不撰写 , 给宋孝宗上了一道奏疏 , ““汤思退又一秦桧也 , 思退不去 , 国体殇矣 。 臣手可断 , 臣笔不可摇 。 臣头可去 , 臣笔不可去 , 而字不可写 。 ”并请求把自己再次流放到海南岛 , 作为犯上的惩罚 。
【历史故事】脖子最硬的人,一生抗金,胡铨掷地有声:杀秦桧以谢天下
文章图片
后来胡铨见宋孝宗日益偏向主和 , 自觉无力回天 , 遂想告老还乡 , 保持气节 。 但宋孝宗一直不批准他辞官退休 , 直到他78岁疾病缠身 , 宋孝宗才准许他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退休 。 次年五月 , 胡铨病危 , 弥留之际 , 他没有一句交待家务 , 而是口授遗表 , 期望宋孝宗牢记家仇国恨 , 收复失地 。 而自己则愿像唐朝以身殉国的张巡 , “为厉鬼以杀贼 , 死亦不忘” 。 就在心念杀敌报国的嘱咐声中 , 老人溘然辞世 。
胡铨一生忠义 , 半世坎坷 。 他不畏权贵 , 刚正不阿 , 为此他颠沛流离半生 , 但他始终硬气 , 没有低头 。 2000年 , 江西的新闻媒体举办“千年回眸”活动 , 评选千年江西十大历史名人 , 胡铨被评为“脖子最硬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