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寒暑假被众多课外班填满 谁是受益者?( 三 )

  最初的几次考试 , 儿子成绩并不理想 , 但是徐涵认为总要给孩子一个适应的过程 , 也就没有提更高的要求 。 到了第一学期期末 , 儿子迎来了中学阶段的第一次大考 。 这一次 , 儿子的成绩不但没有提高 , 还差得让徐涵无法接受:“全年级一共400多个学生 , 我儿子排在380名 。 ”

  在一个“过来人”的指点下 , 徐涵来到了一个规模不大的培训机构 , 这个机构的特点是 , 可以针对不同学校的教学特点 , 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培训 , 一般三四个学生就能组成一个班 。

  问了徐涵一些大致情况后 , 培训机构的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家长您太大意了 , 您要知道课外班如果没在培养您的孩子 , 那么就一定在培养您孩子的竞争对手 。 ”

  “这句话让我恍然大悟 。 ”徐涵说 , 尤其是当她看到儿子即将加入的那个小班的同学时 , 甚至一瞬间有了“五雷轰顶”的感觉 。 这个班加上徐涵儿子一共4个人 , 都来自同一所学校同一个年级 , “其中两个我知道 , 他们每天中午都会跟我儿子一起打篮球 , 常常听儿子念叨他们 , 谁想到人家从学校出来后就来这里补课了 。 我真的体会到了老师所说的话:儿子的‘竞争对手’都已经在这里学了一个学期了!”

  都说培训机构最擅长用“鸡汤”忽悠家长 , 不过 , 这“鸡汤”也要合家长口味才行 。

  现在大城市的很多家长都有“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奋斗史 , 这个过程让他们知道竞争的滋味 , 也深深理解竞争的残酷 。 当课外辅导班的老师把那句“鸡汤”抛出来之后 , 立刻勾起了徐涵的回忆和斗志 , “我并不期望儿子能有多大的成就 , 但是至少别低于我们现在已有的水准 , 不能再掉下去 。 ”徐涵说 。

  很多家长跟徐涵抱有类似的想法 , 他们认为自己努力跨进的“门槛” , 并不保证让孩子“进入” , 而是决定着孩子是不是被“排除” 。

  在高强度的补课后 , 徐涵的儿子成功地升入了所在名校的高中部 。

  在这场学生、家长、学校、校外培训机构的较量中 , 谁是受益者?

  一旦进入这个逻辑 , 就很难找到界限了:报多少班才能保证不“掉出来”呢?

  付山这个暑假只有每周四一天是空闲的 。 暑假刚开始时 , 妈妈给他报了5科:语数英+物理、化学 , 暑假快结束的时候 , 同样的课程又来了一套 , “干吗学两次!我向妈妈抗议 , 她给我的回答是:知道我学了会忘 , 开学前再复习一下 。 ”付山说 。

  不过这样的结果对于培训机构来说是好事 。

  “自从给孩子报课外班以来 , 我的一年就开始跟着培训班的春季、暑期、秋季、寒假4个交钱季来划分了 。 ”徐涵说 , 课时费每个小时350元 , 一次两个小时 , 一季大概15次课 , 仅一科就是1万元 , “一年4次 , 钱就这样被培训班收割完了” 。

  家长也心疼钱 , 所以 , 对孩子上课外班盯得格外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