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山

□吕仁杰
鹤山东北十华里,有一座山,成为平原上凸起的绿洲,看上去松柏苍郁,岩石磷峋 。周围散落无数村落,所有村落建筑都根据山体方向建立,名叫嵛山 。说起“嵛山”这个名字的由来,已经有千余年的历史 。《历城县志》记载:鹤山之东北十里,曰嵛山 。上有圣母祠,石皆紫沙 。作碓硙尤胜章北女郎 。康熙四十四年,大雨,有泉出於山巅,至今不涸,土人名之曰神应泉 。
【虞山】嵛山以高秀逾众山而得名,大自然是优秀的设计师,将山与水融合,然后又像鱼一样悄悄溜走 。嵛山的水,以时间为刻度,流淌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那水一定很特别,它衬着蓝天、绿草和桃红,变得让人忘记它的本色 。想到泉水,就会让人产生亲近自然的渴望,它减除一天疲劳,融入其中,使你甘愿成为自然的一部分 。
白龙石与黑龙石之间,流出一股澄澈,皆因黑龙与白龙的存在,人们称它双龙泉 。泉池深5米,直径20米,是大山之中神奇的天然水坑,地下冒出的气与泉水一起涌出,形似珍珠,终年不涸,附近的人们称之“珍珠泉” 。股股泉水水质清澈,每年农历三月庙会供万名游客饮用 。人们取水的同时,在双龙石前祈求风调雨顺 。泉水伴着阳光、花香、鸟语向山下流去,养育着村落里一代又一代人 。久而久之,在五月某一个明媚的日子里,双龙显灵,他们的祈祷得到回应,从此被百姓们称为“神应泉” 。泉是有灵性的,它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人们把一生的祈盼,放进信仰的口袋,里面装有各种事物:情感、色彩、信奉和敬仰 。神应泉不仅给村民们提供足够的水源,也注入了精神滋养 。一个泉眼,流成一条河,成为一场壮丽的旅行 。
父亲曾经记录了虞山曾有的面貌,山上建有泰山行宫、圣母祠、文昌阁 。行宫正殿进深五间,筑有行宫门楼,青砖筒瓦,四角飞檐,柱廊环绕,四周沿建筑建矮花墙,颇有古朴的美感与气势 。每年三月举行庙会,远近游客近万人前来上香 。
圣母祠,附近百姓管它叫泰山奶奶 。传说泰山奶奶神通广大,法力无边,慈悲为怀,救苦救难,护国佑民 。她似乎具有有求必应的能力,人们尊她为山神,成为人们心中的“灵应宫” 。民间说,南有妈祖,北有圣母 。跪在圣母祠前,念叨几句,试图实现内心的愿望 。泰山奶奶是山林中的隐居者,她变成山中泉水,在每个细节渗透进人的细胞里 。在某种意义上表明,一座建筑影响传统文化的价值 。
文字和记忆构成画面,给人提供想象,从而产生了活的历史 。
读《旧县志》记载:虞山,近人又附会之曰山有虞仲墓矣 。文字从书中显现出来,如同一条路,一直通向遥远的吴国 。县志是历史为后人留下的线索,我们无法确定虞仲是否葬在此处,最终,留给后人的是思考与遐想 。
吴国地处江苏一带,常熟虞山,以虞得名,因山上建有虞仲墓,距今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周族首领古公亶父长子泰伯,次子虞仲 。虞仲文武双全,是吴国开创者,他断发文身,主动融入吴地习俗,把中原农耕技术带到吴国,那些小部族自愿归附于虞仲 。这无疑是一次历史上的文化大融合,长江中下游一带,“虞仲奔吴”成为人们口耳相传的佳话 。
公元486年,虞仲称王,建立强大军队,联合鲁国讨伐齐国,吴鲁两军兵分两路,一路从泗水进攻,另一路从淮河入海,向北进攻齐国 。吴国从海上进攻齐国,这次水军大战,是中国发生最早的海战,也是虞仲第一次来鲁国 。
史料记载虞仲死后葬于常熟虞山 。然《历城县城》载,附近人在鹤山东北十华里嵛山发现虞仲墓 。其实,我们不知道几千年前究竟发生了什么,虞仲真正葬在哪里更没有人知道 。我们只知道,百姓传说虞仲葬在嵛山,为了纪念他,将“嵛山”改为“虞山” 。虞仲是否像县志中记载,葬于鲁国,那些久远的事情,没有答案,只有等待历史学家去验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