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大学生返乡创业养殖生态绿壳鸡 万元月薪“挖”来技术能手

:原题为_四川日报|大学生返乡创业养殖生态绿壳鸡 万元月薪“挖”来技术能手。
四川日报|大学生返乡创业养殖生态绿壳鸡 万元月薪“挖”来技术能手
文章图片
8月28日 , 在越西县城北感恩社区组织的扶贫产品展销会上 , 阿别小平(左)和斯奎和展示生态绿壳鸡蛋 。
“这个品种的鸡蛋 , 其他地方卖1块5 一个 , 我能卖到3块 。 ”8月28日上午 , 在凉山州越西县城北感恩社区组织的一场扶贫产品展销会上 , 阿别小平端着一筐生态绿壳鸡蛋 , 不无自豪地说 。
【四川日报|大学生返乡创业养殖生态绿壳鸡 万元月薪“挖”来技术能手】阿别小平的底气 , 来自越西当地水土为蛋鸡养殖提供的优良环境 , 更源于在他身边的好搭档斯奎和 。 斯奎和是阿别小平用万元月薪 , 从南充“挖”来的技术能手 。
回乡养鸡带动脱贫
技术短板险吃大亏
2013年 , 阿别小平从西华师范大学毕业后 , 选择回到家乡 , 考取了大学生村官 。 2017年 , 阿别小平决定自主创业 , 带动周边贫困户脱贫奔康 。
经过多次考察和技术学习后 , 阿别小平将创业目标瞄准蛋鸡养殖 , 在越西县尔赛乡阿尔嘎村建起生态蛋鸡养殖基地 。 从一开始 , 他就有着清晰的发展方向 , 成立了公司 , 还注册了“品彝品”生态鸡蛋商标 , 制定了一整套发展规划 。
阿别小平与尔赛乡6个村545户贫困户签订合作协议 , 共同入股经营 , 贫困户占股60% 。 越西县政府也十分支持这项产业 , 打通通往养殖基地的道路 , 还把水电等基础设施接到养殖基地门口 。
创业1年多后 , 养殖基地已初具规模 。 制定发展思路、打开销售渠道是阿别小平的长项 , 但规模化养殖技术却一直是他的短板 。 2018年 , 阿别小平差点吃了大亏 。 当年10月正是鸡蛋的盛产期 , 但基地里3000只乌黑绿壳蛋鸡却接连几天零产出 。
“晚上觉都睡不着 。 ”阿别小平不断远程咨询技术员 , 还把鸡和鸡蛋送去专业机构检测 。 最终在专家帮助下 , 调整了饲料和鸡场温度 , 才逐步解决问题 。
四川日报|大学生返乡创业养殖生态绿壳鸡 万元月薪“挖”来技术能手
文章图片
8月28日 , 在越西县城北感恩社区组织的扶贫产品展销会上 , 种养大户正通过直播带货方式推广农特产品 。 采访人员尹钢摄
万元高薪“挖”来技术员
看好凉山蛋鸡产业
这次经历 , 让阿别小平彻底认识到技术的重要性 。 也就在这时 , 斯奎和走进他的视线 。
斯奎和原本在南充一家养殖场工作 , 有着丰富的蛋鸡养殖经验和技术 。 一次到南充引进鸡苗时 , 阿别小平结识了斯奎和 。 此后 , 他经常远程向斯奎和请教咨询养殖技术 。
今年4月 , 阿别小平横下一条心 , 开出每月1万元高薪 , 把斯奎和“挖”到身边来 。
“我来这里也不是为了钱 。 ”斯奎和说 , 他在南充时 , 每月的工资还要高些 。 真正让他决定远赴大凉山的 , 是这里发展蛋鸡养殖的光明前景 。
斯奎和说 , 在越西搞蛋鸡养殖 , 交通运输等各方面的成本 , 要比平原地区高 , 且凉山平均气温低 , 产蛋量也低一些 。 但他认为 , 交通运输条件肯定会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逐步改善 。 越西气温虽低 , 但生态环境更好 , “土壤、水源、空气 , 这些都是决定鸡蛋品质的重要因素 。 ”
斯奎和来到越西后 , 帮助阿别小平重新改进打造了新的养殖基地 , 对蛋鸡品种进行了精简优化 。 阿别小平说:“目前只保留了2000多只鸡 , 每天稳定产蛋1000枚左右 。 下一步 , 我们将逐步扩大规模 , 争取年底到1万只鸡 。 ”(采访人员 张庭铭 付真卿 尹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