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故事|彭士禄:中国首任核潜艇总设计师的传奇人生( 三 )

1962年2月 , 彭士禄开始主持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 。 然而 , 当时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想要造核潜艇 , 简直比登天还难!无图纸资料 , 无权威专家 , 无外来援助 , 包括彭士禄在内的所有人 , 谁也没见过核潜艇长什么样 , 仅有的参考资料 , 是从报纸上翻拍的两张模糊不清的外国核潜艇照片 , 和一个从美国商店买回来的儿童核潜艇模型玩具 。 在这种状况下搞核潜艇不得不全靠“自教自学” 。


中国人的故事|彭士禄:中国首任核潜艇总设计师的传奇人生

----中国人的故事|彭士禄:中国首任核潜艇总设计师的传奇人生//----

彭士禄在工作 。 资料图

“那时候 , 条件艰苦啊 , 我们都能够干出来 , 不容易!”彭士禄深知 , 仅凭一腔热血是不够的 , 需要把自己和别人已有的经验和技能进行转化 , 同时大量吸收新的前沿知识 。

彭士禄针对全室大多数人只会俄语不会英语、而外文资料又大多为英文的状况 , 组织了集体英语学习 。 大家从早晨5点多钟起床就背英语单词 , 甚至上厕所时也在背 , 夜深了也要背上几遍新学的单词才去睡 。 这样边学英语 , 边看与各自专业有关的英文资料 , 经过两年的努力 , 全室基本上过了英语阅读关 , 并且摸清了国外核电站、核动力装置的基本情况 。

“那时候 , 交通不便 , 我们吃住都在工地上 。 那里阴暗潮湿、毒蛇蚊虫肆虐 , 生活非常艰苦 。 我们是吃着窝窝头搞科研的 , 连窝窝头都吃不上时 , 就挖野菜和白菜根吃 。 没有电脑 , 仅有一台手摇计算机 , 大家就拉计算尺、打算盘 , 那么多的数据都是靠这些工具没日没夜地算出来的 。 ”彭老回忆说 。

就这样 , 通过边学习边实践 , 他们逐渐扎实地掌握了核动力装置的基本原理及各系统、各专业间的内在关系 。 默默攻关 , 这些“门外汉”悄无声息地站到了核动力科学研究的前沿 。

“我来签字 , 我负责!”

尖端科学讲究精细严谨 , 但彭士禄偏偏“大胆” 。

在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开发前期 , 许多人对核动力的知识都几乎为零 , 他们有学电的、有学化工的、有学仪表的 , 对某个技术上的问题意见不一致 , 甚至经常发生激烈的争论 。 出现这种情况 , 他就对研究人员说“不要吵 , 做实验 , 用实验结果说话 。 根据实验结果 , 我来签字 , 我负责!”

1970年7月 , 反应堆开始缓缓提升功率 。 每提高一档功率 , 出现的险情也越多 。 问题不断增加 , 反对继续提升功率的意见也越来越多 。 在这种情况下 , 彭士禄力排众议 , 继续提升功率 , 8月30日 , 他决定实现主机“满功率” 。 这一天 , 实验现场围满了人 , 负责数据运算的黄士鉴并不知道彭士禄满功率的计划 , 下午六点多钟 , 黄士鉴发现 , 竟然满功率了!他以为自己算错了 , 继续算第二遍、第三遍 , 第三遍 , 他才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