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杨家将真实原型:大宋的无敌战将,被自己人逼死了( 四 )


两个方案 , 哪一个手握战场主动?哪个靠谱稳妥?久经战阵的潘美心里一定很清楚 。 望着杨业远去的背影 , 潘美深知这位跟自己共事七年的部下 , 此去凶多吉少 。
但事情的诡异之处就在于此:
整个军议过程 , 身为一军主帅、战场经验丰富的潘美 , 一言不发 。
更离谱的事还在后面 。
当日 , 潘美和王侁的确如约在陈家谷布阵 , 等待接应杨业 。 然而刚等到中午 , 王侁便等不及了 。 他派人登高眺望 。 不知道望者看到了什么 , 王侁就以为杨业已经打败了辽军 。
为了争功 , 监军王侁带着将士们纷纷离开陈家谷 。 身为一军主帅的潘美 ,
“不能制”

又是一个“不能制” 。
【历史故事】杨家将真实原型:大宋的无敌战将,被自己人逼死了
文章图片
▲宋朝君臣实在是被五代的武人政治给吓到了 。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本该说一不二的一军主帅 , 军议的时候竟然一言不发 , 打仗的时候好不容易发言了 , 却被当做空气 。
究竟是什么 , 让一个62岁德高望重的老将噤若寒蝉?
答案就在赵家皇帝身上 。
宋朝立国 , 为了避免重蹈五代的覆辙 , “重文轻武”成为帝国的主旋律 。 对武将 , 即使如潘美、曹彬这样的功臣也是不放心 。
为了控制军队 , 赵家皇帝如前朝皇帝那样 , 派驻监军监督将领 。 这些监军虽然人望资历不及主帅 , 但由于是皇帝的“身边人” , 因此颇受主将忌惮 , 常常以此干预军议 。
王侁与杨业 , 一个是皇帝派来的监军 , 另一个是主帅麾下的战将 。 王侁点杨业的名 , 又是讥讽杨业“畏懦”又是怀疑杨业“有他志” , 实际上也是敲山震虎 , 做给潘美看 。
此时的潘美已年过花甲 , 功业什么的事小 , 保全晚节事大 。 自然不敢依仗主帅的身份跟王侁争对错 。 一旦监军大人将事情添油加醋报告给皇帝 , 纵使仗打赢了 , 皇帝又会怎么想呢?
何况潘美的儿媳妇 , 是太祖赵匡胤的孙女、秦王赵德芳之女 。 有这层关系在 , 就已经很让人睡不好觉了:
谁知道赵光义的天下是怎么得来的呢?
所以皇帝说的话 , 都是对的;皇帝的代表说的话 , 都是对的 。
老将在监军面前 , 只得如此 。
6
王侁等人带兵离开陈家谷 , 途中又听说杨业打输了 。 一看没功抢了 , 王侁立马“麾兵却走”打道回府 。
只留空空陈家谷 , 以待如血残阳 。
陈家谷为什么没有援兵?杨业自然是不知道其中曲折了 。 如今伤痕累累 , 身陷囹圄 , 杨业横了心:
上一次投降 , 那是因为国君投降在先 。 而今兵败被俘 , 绝无投降两次的道理——唯有以死明志 。
面对老对手耶律斜轸 , 杨业说了:
赵家皇帝待我不薄 , 我本想以讨贼捍边作为报答 , 如今反被奸臣逼迫 , 以致兵败 , 又有什么脸面苟且求生呢?
绝食三日后 , 一代名将伤重而死 。
杨业死后 , 赵光义很是悲痛 , 对杨业各种表彰 , 还赐给杨家布帛千匹、粟千石作为抚慰 。
而导致杨业之死的“责任人” , 主帅潘美被降职三级 , 监军王侁罢官 , 流放金州(今甘肃榆中) , 其他责任人也都受到了相应的处置 。
对此 , 杨家上下感念皇帝的恩德 , 感谢皇帝主持公道 。 并表示将继续为赵家的天下赴汤蹈火 。
公元1004年 , 契丹入寇 。 杨业之子
杨延昭
力劝宋真宗坚决抗击 , 自己也率军杀入契丹境内 , 斩获颇多 。
杨延昭之子
杨文广
, 也继承父祖之志 , 投身军旅 , 受范仲淹的起用 , 跟随狄青一起鏖战西夏 , 后来就连宋英宗也说:
文广 , 名将后 , 且有功 。
至此 , 杨家祖孙三代一门忠烈 , 为了保卫赵家人的天下征战沙场 。 他们的事迹被改编成各种故事、剧本 , 被众人口口相传 。 一个忠君爱国的完美将领形象 , 家喻户晓 。
至于当年的杨业之死 , 要怪就怪“潘仁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