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鹤:湖南雪峰山下这个不起眼的小镇,为何能成为杂交水稻的发源地?

李亚鹤:安江 , 湖南怀化洪江市雪峰山下一个普普通通的小镇 , 湖南地图上一个丝毫不起眼的小黑点 。 然而 , 这个小镇又太不普通 。 这个小镇上的安江农校纪念园 , 因袁隆平先生及杂交水稻而闻名全国、享誉世界 。 这个小镇也成为举世公认的"杂交水稻发源地" 。
从沪昆高速一路往西 , 驶过6956米长的雪峰山隧道 , 再向西行驶约30公里 , 便到了安江收费站 。 "安江 , 杂交水稻的故乡"-一块由袁隆平先生题字的巨幅宣传牌在路口十分醒目 。 下了高速 , 再行驶9公里 , 便来到了安江农校 。
安江农校 , 位于洪江市安江镇溪边村 , 始建于1939年 , 其前身为"国立第十一中学"职业部 。 1952年11月更名为"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 , 现为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安江校区 。 2008年3月经袁隆平院士同意 , 将原安江农校正式定名为"杂交水稻发源地—安江农校纪念园" , 并亲自题写园名 。 2009年 , 安江农校纪念园被国务院特批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安江农校为何能成为杂交水稻的发源地呢?
安江农校所在的安江镇是沅水冲击而成的肥沃土地 , 校园位于湖南四大水系之一的沅水畔 。 安江还有着平展的土地、适宜的气候条件、丰沛的降水日照环境 , 是个孕育种子的好地方 , 种什么长什么 。 整个校园生机勃勃、郁郁葱葱 , 象是一块翡翠 。
不仅如此 , 历史与现实总是惊人的相似与巧合!
在与安江农校隔沅水的对岸 , 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庙遗址 。 高庙遗址出土了堆积如山的淡水螺和贝壳 , 发现了鹿、熊、獾、象、貘、犀牛等数十种水、陆生动物骨骸和植物遗存 , 并在距今7400年前的高庙先民的石器上发现了稻谷和薏米的淀粉粒 。 这些都足以证明 , 安江镇早在7400年以前就已开始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了 。
于是 , 当研究种子的人和滋养种子的土地相结合 , 安江农校便成为杂交水稻文化的发源地了 。
安江农校较完整的保留了1939年至1986年间所建的各类教学楼及科研设施 , 整个校园的建筑风格古色古香 。 袁隆平旧居、实验楼、办公楼、师生宿舍、校训牌、杂交水稻温室、图书馆、鱼塘、游泳池等依然保持着原貌 。
在安江农校 , 我们可以见证袁隆平及其团队研究杂交水稻的奋斗足迹 , 我们还可以聆听袁隆平执着钻研杂交水稻的故事 , 了解和熟悉杂交水稻研究的历程 , 深刻感受到袁隆平院士及其团队创业的艰辛 。
不仅如此 , 安江农校还保存了多栋抗战时期的老建筑 。 如美军飞虎队的战地医院 , 湘西最后一战的中美联合指挥所、黔阳地革委等重要历史遗存 。 这些老建筑无不默默诉说着当年的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
安江农校占地面积261亩 , 实验田地面积近300亩 。 步入校园 , 大树参天 , 绿叶成荫 , 由于是暑期 , 来访的客人很少 , 因此特别地安静 。
走在校园里 , 到处都是试验田和果树 , 水稻荷花橘子橙子柚子猕猴桃葡萄满眼都是 。 袁隆平题写的"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的大字格外引人瞩目 。
1953年 ,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 , 从西南农学院毕业 , 被分配来到安江农校工作 。 他怀着"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的梦想 , 在这里一边教学、一边从事科研 , 一呆就是37年 。 他将自己先后出生的三个儿子分别取名袁安定、袁定江、袁定阳 , 寓意是扎根于黔阳安江的意思 。
37年间 , 袁隆平和他的科研团队在这里攻克了一个个杂交水稻研究领域里的难关 , 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的丰硕成果 。 这里的每一块实验田里 , 都洒下过他们的汗水 。 曾有人如此评价袁隆平和他的科研团队:站在教室里 , 像教授;戴斗笠下田地 , 比农民还像农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