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了生态 旺了产业 富了百姓(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重庆渝北区探索丘陵山区乡村振兴路子
美了生态 旺了产业 富了百姓(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走进重庆市渝北区古路镇乌牛村 , 平整的柏油路穿村而过 , 两侧白墙黛瓦的川东民居错落有致 , 清澈的小溪蜿蜒流淌 , 串起一片片果园……而几年前 , 这里还是一个贫穷村 。
近年来 , 渝北区积极探索适合丘陵山区乡村发展的振兴之路 , 因地制宜实施“三变”改革、土地宜机化改造、人居环境整治等多项举措 , 稳步走上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生态增值的小康路 。
●机制转换:家家有产业 , 户户有钱赚
乌牛村 , 果园里 , 村民段成芳正在摘仙桃李 , 果篮装满后装上果园的单轨运输车 。 “运输车直接就开进了山下的分选车间 , 按大小、含糖度自动分选出10多个品级 。 今年订单多 , 大卡车都等着呢 。 ”擦了擦汗水 , 段成芳笑着说 。
段成芳以前是贫困户 。 “一家人守着3亩坡坎地 , 种点玉米红薯 。 ”她说 , “自从加入合作社 , 收入一年比一年多 。 ”
段成芳所说的“合作社” , 是乌牛村试点实施农村“三变”机制转换的成果 。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 正是这“三变” , 让乌牛村村民过上了好日子 。
“村民通过土地入股 , 由合作社对土地统一进行集约化经营 。 ”乌牛村党总支书记阙兴国告诉采访人员 , 起初村民不积极 , 村干部就带头入股 , 组织大家去其他村参观考察 。 反复动员下 , 越来越多的村民成为“股东” 。 为选好项目 , 阙兴国带着大家反复比选 , 最终选定种植仙桃李 , “适合我们这里的土壤和气候 , 个大肉厚口感好 。 ”
2017年 , 全村500亩仙桃李进入挂果期 。 没想到 , 第一批果子却没挣到多少钱 。 “主要还是技术和管理不到位 , 大家一商量 , ‘三变’改革还得往深里推 。 ”阙兴国说 。
2018年底 , 乌牛村引入几位“能人”领头的企业 , 以“合作社+农户+企业”的合股经营模式 , 共同打造仙桃李“升级版” 。 “他们懂技术、会管理、擅长销售 , 果园提质增效 , 村民也更有信心了 。 ”
“疏花疏果、除草、摘果 , 从3月起一直忙活到现在 。 ”经过培训 , 段成芳被聘为果园管护员 , 入股分红加管护工资、公益岗位等收入 , 一年能挣2万多元 。
去年 , 乌牛村仙桃李卖出180多万元 , 今年卖出了200多万元 。 “目前全村水果有20多种 , 林下蔬菜也发展起来 , 入股村民年人均增收上千元 。 ”阙兴国说 。
受益的不只是乌牛村 。 3年来 , 渝北区“三变”改革试点共流转3.26万亩土地 , 产生土地流转收益732.65万元 , 实现资源资产入股分红69.92万元 。
●土地改造:昔日“巴掌田” , 变身大果园
大盛镇青龙村 , 柑橘园里经平整改造的坡地上 , 一架植保无人机正在低空缓缓飞行 , 顺坡度起伏喷洒农药 。
3年前 , 因地块分散不利于农业种植 , 青龙村大片土地闲置 。 如今 , 青龙村变成重庆市第一个集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于一体的丘陵山地现代化水果产业基地 。 这一切 , 始于青龙村对土地的宜机化整治改造 。
“有一次我到田间发现 , 有些山坡植被稀少、土地裸露 , 开始呈现石漠化倾向!”青龙村党总支书记黄志介绍 。 2018年 , 渝北区启动土地宜机化整治 , 青龙村先行先试:变零碎地块为成片土地 , 变“肩挑背磨”为机械耕作 , 变低效作物为高效作物 , 变滥施化肥为精准施肥 , 变简单流转为股份合作 , 变分散经营为集体经营 。
“宜机化整治后 , 我们村可耕种土地由1400亩增加到2350亩 。 ”黄志说 , 土地连成片 , 产业发展更好规划 。 土地整治后 , 青龙村种植了1800亩中晚熟柑橘 , 同时套种林下作物 , 预计进入丰产期后全村将实现年销售收入4000万元 , 农民人均年收入增长1万元以上 。
以前人上去都费劲的坡坎地 , 现在可见各种农机 , 智慧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也在搭建 。 黄志点开手机上的“惠农云平台” , 对需要浇水和施肥的果树进行遥控操作 , “未来将对水果基地进行全面数字化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