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有一群年轻人,守护着三江源区域海拔最高的原始林区 玛可河的日与夜)


中年|有一群年轻人,守护着三江源区域海拔最高的原始林区 玛可河的日与夜)
本文插图
玛可河掠影 。
玛可河林业局供图
中年|有一群年轻人,守护着三江源区域海拔最高的原始林区 玛可河的日与夜)
本文插图
冯智鹏给林木幼苗除草 。
本报采访人员 贾丰丰摄
中年|有一群年轻人,守护着三江源区域海拔最高的原始林区 玛可河的日与夜)
本文插图
卡日土保在巡山 。
本报采访人员 贾丰丰摄
核心阅读
位于青海班玛县的玛可河林区 , 是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 , 也是三江源区域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原始林区 。
育苗、观测、管护……这里 , 有一群年轻人 , 生活在林场、工作在林场 。 从青海省的木材基地 , 到省重点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 , 玛可河林区的转变中 , 他们尽了一份力 。
在青海境内 , 大渡河被称为玛可河 。
大河两岸 , 山高谷深 , 层峦叠翠 , 这里就是三江源区域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原始林区--玛可河林场 。
平均海拔3100米 , 面积超过10万公顷 , 这里原是全省的木材基地 , 现已成为省重点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 。 在这里 , 有一群年轻人 , 他们头枕玛可浪 , 相伴松山涛 , 用青春把玛可河林场这颗青藏高原上的“绿宝石”擦得越来越亮 。
9:00
麦浪沟
管护员卡日土保 , 30岁
9公里巡线路
备齐风干的牛肉、拌好的糍粑 , 还有防晒的帽子、墨镜……卡日土保一天的工作 , 就在妻子贴心的叮咛中开始了 。
今年30岁的卡日土保 , 是玛可河林场的一名生态管护员 。 他中等个头 , 头发自来卷 , 黝黑的面庞上挂着爽朗的笑容 , 粗壮的手臂显得格外有力 。
卡日土保已经工作9年了 。 “喏!这就是我负责的地方 。 ”搭上卡日土保的摩托 , 采访人员来到了他负责巡护的区域--麦浪沟 。 阳光透过高耸的云杉洒下来 , 林中传来阵阵鸟鸣 。 没走几步 , 人就喘不上气来 。 抬头一看 , 卡日土保却已经在高处 , 正给一棵圆柏“体检” 。
“森林管护防火、病虫害预防报告、野生动植物监测等 , 都是我的工作职责 。 ”谈起工作 , 有点内向的卡日土保打开了话匣子 , “我相信 , 树跟人一样 , 是有生命的 , 会生病 , 也需要关爱 , 它们像群沉默的朋友” 。
生于斯、长于斯 , 卡日土保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充满感情 。 在班玛县 , 由村子承包林地、村民共同保护的“社区共管模式”逐渐成熟 , 卡日土保的父母也都参与其中 。 “每天光是看着这青山绿水 , 心里都舒坦 。 ”卡日土保感叹 。
一条条弯弯曲曲的小径通往山顶 , 仿佛一根根经络遍布林场 。 “这都是我们管护员和乡亲们共同踩出来的 。 ”卡日土保指着脚下的路说:“现在还好 。 到冬天 , 踏雪巡护 , 一趟下来 , 衣服外面结冰、里头出汗 , 眼睫毛上都是雪花 。 即便这样 , 管护员们还是坚持每天巡护 , 因为只有走一趟 , 心里才踏实 。 ”
在玛可河林场 , 有233名像卡日土保一样的管护员 , 其中30岁以下的约占30% 。 每人每天大约走9公里山路 , 每年工作300天以上 , 巡护已经成了他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 这其中 , 有枯燥寂寞 , 也有欢声笑语 。 临近晌午 , 大家找块空地拿出食物 , 围坐一圈吃饭、唱歌 , 兴致高了 , 还有人跳起了锅庄 。 卡日土保拿出手机 , 录了一段视频传给妻子 , 伴着电话那头的笑声 , 大家继续踏上了巡护的路 。
14:00
灯塔乡
“保育员”张启成 , 30岁
5个笔记本
午后的阳光颇有几分毒辣 。 沿着玛可河一路往下 , 4米多宽的小路上 , 滚石、滑坡的痕迹随处可见 。 来到灯塔乡 , 张启成开始例行的野外调查 。
“刚来的时候怕 , 现在已经习惯了 。 ”绿色皮卡里说话的这位小伙子 , 叫张启成 , 是玛可河林业局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的一名队员 。 从西南林业大学毕业后 , 他在广西种过速生林 , 在西宁干过园林绿化 。 一次偶然的机会 , 他来到了玛可河林场 , 今年已经是他在这里工作的第四个年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