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句本|曾国藩如何用人笼人驭人?一半圣人境界一半枭雄手段,剿太平天国

1852年11月 , 咸丰帝命曾国藩和湖南巡抚张亮基办理团练 , 抗击已席卷大清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国 。
但皇命之下 , 曾国藩并没有草率出山 , 而是“瞻前顾后”思量了很久 , 才最终走出他荷叶塘的老家 。
他在顾虑什么呢?
两个问题 , 第一 , 大势是否还有救 , 清廷到底能不能转危为安?第二 , 自己究竟行不行 , 墨绖出山果真能匡扶社稷吗?
对曾国藩而言 , 审自己似乎比观天下更难 。 天下是否彻底败坏 , 一地一隅的实况有时候就是答案 。 很显然 , 曾国藩并不认为太平天国的偏激与暴虐最终能赢下天意人心 , 所以关键还是审自己 。
曾国藩审视自己的方法很有意味 。 自己到底行不行?要自己去卖命的说了不算 , 想自己共挑重担的说了不算 , 气味相投惺惺相惜的说了还不算 , 非得最轻视自己的那类人也说行 , 才算 。
所以咸丰下令 , 张亮基邀请 , 乃至风水先生忽悠 , 统统没能让曾国藩下定决心 , 反倒是郭嵩焘的一番慷慨陈词、剖析利害最终让曾国藩走出了那关键一步 。
郭嵩焘是什么人?归根结底是好相轻的文人 , 他说自己行 , 这里的水分应该是最小的 。
所以说 , 大事临头照镜子 , 慎行之人一定会找来那面最冷的镜子照一照 。
黑句本|曾国藩如何用人笼人驭人?一半圣人境界一半枭雄手段,剿太平天国
文章图片
1853年 , 曾国藩在母亲灵柩前烧毁已经写好但尚未发出的“恳请在籍终制折” , 正式出山 。
曾国藩创湘军 , 平太平天国是一段宏大的历史 , 但咱们今天不聊它宏大的过程 , 只来聊几个曾国藩杀人、用人、笼人、驭人、教人的片段 , 算是从细微处来体会成功的曲折与不易吧 。
杀人
曾国藩从荷叶塘到长沙 , 干的第一桩大事就是乱世用重典 , 杀人 。 与其说这是治世 , 不如说这是儒生用霹雳手段立威 。
一日 , 曾国藩正在他的“湖南审案局”审阅道州报来的文书 , 忽然有团丁来报 , 有人抢了大西门五谷丰米行 。
【黑句本|曾国藩如何用人笼人驭人?一半圣人境界一半枭雄手段,剿太平天国】听闻此事 , 曾国藩立即命令曾国葆率领亲兵队到事发米行抓捕抢劫之人 。 一个时辰后 , 曾国葆来报 , 现场抓捕歹徒十三名 。 曾国藩指示 , 立即审讯 , 着重留意歹徒中有无会堂分子 。
深夜 , 审讯详情报到了曾国藩那里——五谷丰米行老板吴新刚乃刻薄贪婪、心肠阴毒的奸商 , 百姓背后都骂他“无心肝” 。 他的米行之所以被抢 , 是因为他将霉米掺进好米中 , 高价强卖 。 老百姓忍无可忍这才抢了他的米行 。
对怎么处置这十三名抢米歹徒 , 审案幕僚的意见是 , 为首的廖仁和仗责一百棍 , 游街三日 , 其余的各仗责五十棍 , 释放回家 。
但曾国藩却执意追问一个问题 , 这些人是否和会堂有联系?
幕僚说 , 有人供称廖仁和与会堂有些联系 , 但没有证据 。
听到这个 , 曾国藩说 , 对付这种人 , 杀头并不过分 。
正说着 , 忽然有人投了一封信进来 。 打开信套一看 , 内有一把匕首 , 两行字——放人 , 万事可休;不放 , 刀不认人 。 末了是当地串子会的标记 , 三个互相套着的圆圈 。
很显然 , 廖仁和八成是和会堂有关系 , 但说其他十二人也必有关系 , 明显牵强附会 。
但曾国藩却不纠结于此 , 他下令 , 这十三个人全部杀头 。
幕僚很震惊 , 跟着提出 , 米行老板吴新刚也要抓起来 , 否则难平民愤 。
但曾国藩却说 , 我不过一在籍侍郎 , 暂时奉命帮办团练 , 只能镇压匪乱 , 无权惩办腐败 。
就这样 , 第二天天刚亮 , 十三颗人头就挂在了红牌楼下 。
有妇人目睹这一幕后愤怒地说 , 一下子砍掉十三个脑壳 , 杀人如剃头呀!
从那天起 , “曾剃头”一词便在长沙城里四处传开 。
试想 , 纵有后来的圣人言 , 没当初“宁可错杀 , 绝不放过”的狠硬 , 曾国藩还能立得住 , 走得远吗?这是初到长沙城 , 后来湘军开始打仗 , 乃至湘军后来裁撤 , 曾国藩均借过别人的项上人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