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中国文化的一个潜力无穷的窗口
----认识中国文化的一个潜力无穷的窗口//----
部分鲁迅作品英译本
徐 强摄
·就方法论而言 , 新世纪以来英语世界的鲁迅研究专著和传记各有侧重 , 但都可以归到文化研究的理论和范式中
·鲁迅不仅是世界级文豪 , 而且是一种文化现象 。 研究这一现象 , 挖掘“鲁迅精神”和“民族魂”的内涵 , 不仅具有学术和学科意义 , 也是认识中国文化的一个潜力无限的窗口
早在1927年 , 美国学者巴特勒特(Bartlett)就在美国《当代历史》上发表《中国革命的思想界领袖们》一文 , 积极评价鲁迅的《阿Q正传》《风波》和《狂人日记》等短篇小说 , 开创了西方鲁迅研究的先河 。 此后几十年 , 鲁迅研究虽未停止 , 但始终表现平淡 , 整体研究成果并不丰富 。 截至本世纪初 , 仅有浦嘉珉(James Reeve Pusey)和寇志明(Jon Eugene von Kowallis)等人出版的专著和其他几位学者的博士论文 , 研究主力几乎是清一色的华裔学者 。
新世纪以来 , 鲁迅研究在英语国家呈现突破性进展——除发表大量鲁迅研究论文外 , 自2002年起 , 英语国家的多家著名大学出版社出版鲁迅研究专著8本 , 传记2本 , 作为中国文学巨匠的鲁迅 , 在海外学界影响力不断提升 。
西方挖掘“鲁迅精神”和“民族魂”内涵
长期以来 , 西方鲁迅研究的范围十分狭小 , 主要集中于他的前期作品 , 尤其是短篇小说 , 很少涉及散文和杂文 , 迴避左翼时期的鲁迅及其作品 。 如今态势已大为改观 。 国际知名的澳大利亚鲁迅研究学者黄乐嫣(Gloria Davies)2013年出版《鲁迅的革命:动乱时代的写作》 , 从文学、语言和思想三方面 , 集中研究鲁迅后期(1927年-1936年)的散文和杂文作品 , 深入挖掘其中表现的人民性 。 哈佛大学哲学教授伊维德(Wilt Idema)研究对比历代作者对《庄子·至乐》的改编后 , 认为鲁迅的《起死》与《故事新编》中收录的其他故事意旨相同 , 都是妙用典籍之作 。 《起死》以戏剧的形式和情节 , 辛辣讽刺当时知识界不切实际的空谈做派 。
爱丁堡大学教授杜博妮(Bonnie S. McDougall)出版《情书与现代中国的隐私文化:鲁迅和许广平的感情生活》 , 不仅从文学的角度分析《两地书》的体裁、形式、风格和内容 , 还对比中国和5个英语国家的隐私文化 , 以比较文化的视角还原了以“民族魂”为核心的鲁迅精神及其人道主义者形象 。 加拿大学者保尔·福斯特(Paul Foster)2007年出版长达400多页的《阿Q谱系考古学》 , 以文学分析为主 , 结合话语分析和其他文化研究方法 , 围绕百年来阿Q形象的嬗变 , 穿梭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历史 。
时尚新闻 英国学者卜立德(David E. Pollard)、杰里米·谭布林(Jeremy Tambling) , 加拿大学者温迪·拉尔森(Wendy Larson)、傅佛果(Joshua J. Fogel) , 美国学者郑爱玲(Eileen J. Cheng)、卡罗琳·布朗(Carolyn Brown)等人的研究专著 , 也从不同角度广泛深入挖掘鲁迅其人其文的思想价值与艺术成就 。 除郑爱玲外 , 这些学者母语均为英语 , 并来自多个国家 , 其中还有像罗琳·布朗这样的非洲裔美国学者 。 这说明鲁迅研究不再局限于一国一域 , 而是在英语国家受到更广泛关注 。
- 央视财经|这家知名连锁店掀“关店潮”!有人退钱等了一个月
- 武磊|下一个武磊?恒大新星留洋加盟西乙劲旅,18岁夺金靴,把梅西当偶像
-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浙江街头揪心一幕!电瓶车上3岁男孩一个动作,他和妈妈瞬间飞出……
- 赵立坚|赵立坚:美国以莫须有借口抓捕中国企业高管 连一个弱女子都不放过
- 浙江法法制报|“大男人喝酒,叫一个女的去买单?”因为这句话,他逃了足足10年
- 美食工坊|而有一个很唯美的名字,日本仍保留使用,古代的苹果不叫“苹果”
- 国际今日事|称“感觉好像中彩票”,美国男子在自家后花园发现一个大型游泳池
- 水稻|从“80后”变“90后” ,今天袁隆平许下一个生日愿望
- |认识蚊媒传染病,让入出境更安全
- 穿搭|4款时尚上衣,好看又百搭,让你时髦一个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