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App举办「听书嘉年华」,罗振宇力荐“中国作者”( 二 )
第一个角度 , 关键词是经典 。 「每天听本书」专职作者、著名作家贾行家说 , 读经典这事很难 , 选起来难、要读懂也难 , 所以2018年「每天听本书」建立了一个由100本重磅经典图书组成的镇馆之宝阵容 , 其中每本书都经过精挑细选 , 学科内威风凛凛 , 学科外颠覆认知 , 共同构成一个当代人必备的思维模块 。 今年 , 团队对镇馆之宝进行了重修和升级 , 替换和更新了52本 , 此外还不断增加新的服务 , 帮助用户走近经典 。 贾行家表示 , 团队一直在为用户寻找最好的经典打开方式 , 希望用户听完了这100本镇馆之宝 , 会从此爱上经典 , 停不下来 。
(贾行家)
第二个角度 , 关键词是偶遇 。 专职作者、读书博主陈章鱼表示 , 「每天听本书」不只是帮用户省点时间 , 还能让用户用更少的时间成本和心理负担去打开一本书 , 就可以像逛菜市场一样去逛知识 , 和不一样的知识偶遇 。 「每天听本书」收录了许多光看书名奇奇怪怪的书 , 比如《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骄傲之塔》等等 , 就是要让用户和那些你不知道你需要的知识偶遇 , 而偶遇知识 , 就是偶遇更多人生的可能性 。
第三个角度由专职作者、财经专栏作者徐玲带来 , 关键词是朋友圈 。 她说 , 读书就是交朋友 , 不仅和这本书或者和作者交朋友 , 还可以把更多人拉进朋友圈 。 「每天听本书」就是通过一本书 , 为用户组织一场宴会 。 宴会的参与者有读者、作者、解读者 , 甚至卷入更多的人 。 徐玲举了个例子:莫言的《丰乳肥臀》这本书 , 邀请到了文学评论家朱伟老师解读 , 他是莫言几十年的编辑加挚友 , 是最了解莫言的人 。 书稿里一字一句推敲的过程、上百万读者给出的反馈、莫言在几十年中的成长和蜕变 , 都沉淀在朱伟老师的解读稿里 , 所以它呈现的是一个盛大的朋友圈聚会 。
第四个角度 , 由压轴登场的专职作者、纪录片导演李南南带来 。 在他看来 , 很多人都想在书里寻找一个答案 , 但实际上每本书都有局限 , 作者只能在自己的领域里给到自洽的解释 。 「每天听本书」所做的就是让一堆书围着你转 , 用户随便问出一个问题 , 都能获得一堆丰富的答案 。 比如关于怎么看懂一个人 , 「每天听本书」里给到了四本书:《看人的艺术》《像间谍一样观察》《超强掌控》《陌生人效应》 , 分别提供了四种不同的答案 。 作家菲茨杰拉德曾经说 , 同时拥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 还能正常行事 , 这是第一流智慧的表现 。 通过「每天听本书」 , 用户可以获得截然相反的观点 , 通往第一流智慧 。
(李南南)
罗振宇分享今秋书单 , 从活着的中国人写的书开始
今年以来 , 由罗振宇主讲的《罗辑思维》节目线下版有了个新名字:「启发俱乐部」 , 已经举办了8期 。 罗振宇把第9期节目搬到了本次「听书嘉年华」现场 , 为观众带来一场特别版演出 。
罗振宇说 , 他接到「每天听本书」团队交给他的一个任务:开出一个不一样的书单 , 陪伴大家开始这个秋天 。 他选择了从活着的中国人写的书开始 , 原因是:我们将迎来一个‘本土时代’ 。 在中国本土 , 寻找精神资源 , 重建文化认同 , 用来自中国的角度回答源自中国人的问题 , 我们这代人已经躲不了了 。
从以上角度出发 , 罗振宇推荐了五本由当代中国作者写的书以及自己的读书心得 , 包括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嘉映的《说理》 , 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项飚的《把自己作为方法》 ,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所研究员田丰的《岂不怀归》 ,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力奋的《牛津笔记》 ,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赵冬梅的《大宋之变》 。 这五本高品质图书 , 得到App都为用户争取到了独家首发或电子版独家发布等优先阅读权益 。
- 【】国际奥委会官员:2021年定将举办东京奥运会
- 中国新闻网|国际奥委会官员:2021年定将举办东京奥运会
- 央视新闻客户端|新加坡10月起可申请举办不超过250人出席的会展活动
- 抖音及TikTok登顶8月全球App收入榜 2020短视频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趋势分析研究报告
- 网上路演|[路演]惠云钛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网上路演在全景网成功举办
- 产品升级|[路演]惠云钛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网上路演在全景网成功举办
- 印度21岁学生因吃鸡游戏被禁自杀|印度封禁中国118款手机App 印度21岁学生因吃鸡游戏被禁上吊自杀
- 经典人生故事|Ppgod得到英雄联盟官方认可!你们要来世界赛了吗
- 冬博会举办延庆分论坛,中关村延庆园体育科技创新园开园
- 中国青年网|男子将“霸王龙”放花园想给妻子惊喜 却得到惊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