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在线教育有多狂,ofo退场有多惨,给大厂做背调的人知道所有秘密( 二 )


如今 , 背调仍然是一个较为小众的行业 , 这些贴着各类公司生长的人 , 就像是商业时代的“史官” , 要分辨出各式各样的与人有关的骗局 , 也记录着各类公司与时代的好恶与变迁 。
黑料与风口无论入行多久 , 背调员多数都能清晰记得第一次找出候选人破绽那瞬间的自豪 , 不少年轻从业者以为这是一份类似侦探的工作 , 也有人入行的初衷是为了维护自己心里的职场公平 。
而老背调员看到的是这个行业的变化 , 也透视着整个时代的迁变 。
▲ 背调公司内正在工作的员工们 图 / 受访者供图
米娅早些年在外企工作 , 和现在不同 , 那时候的人员流动并不密集也不疯狂——像字节跳动过去一年 , 全球员工数从6万人增长至10万人的巨大人才吞吐量 , 放在当时会让人瞠目结舌——HR有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筛选候选人 , 会同时负责招聘和背调 。 从业14年的原伟在一次分享中提到 , 自己刚入行的时候 , 使用第三方背调服务的企业非常少 , 仅限于一些大型美资企业 , 当时的基础报价是2000元 , 深度调查报告是6000元 。 事实上 , 这个行业最早的主要业务就是为外企调查来就业的中国人 。
同样是14年前 , 王维纳进入了这个行业 。 当时 , 人们对背调的理解五花八门 , 有老板找到他 , 让他去找候选人的黑料 , “如果能找到就给我5000块 , 如果没有黑料 , 就一分钱也不给我 。 ”他说 。
那是房地产和药企常常出事的年代 , 隐形交易多、回扣利益繁杂 , 在野蛮生长到规范化的过程里 , 这两个行业迅速接纳了背调这个舶来品 。
5年前 , 金融和互联网行业骤起 , 人员迅速流动 , 背调开始流行 。 对于当时刚入行的韩大潮来说 , 她还是能感觉到候选人的不配合 , 磨磨蹭蹭不交材料、敷衍打发背调员的电话 , 总是让她的工作陷入胶着状态 。
某种程度上 , 背调在一个行业的普及率 , 与后者的体量和在时代里的地位息息相关 。 越大的公司、越火的行业 , 背调普及率会越高 。
如今 , 几乎最大的单子都在头部互联网大厂 , 以阿里为例 , 它至少拥有三家背调供应商 , 加起来每个月至少要做完一千人的背调 。 候选人也开始谨慎起来 , 生怕在背调的环节里产生误会 , 失去工作机会 , 甚至 , 偶尔会有候选人贿赂背调员的情况出现 。
但是背调员也能感受到 , 人是如何组成了自己周遭环境的气息和氛围 , 又如何被环境影响 。 比如在给华为离职员工做背调的时候 , 候选人的前同事甚至懒得用具体实例来证明候选人的抗压能力 , 只是丢出一句 , “华为唉 , 我们华为出来的 , 抗压能力能不强吗?”
▲ 某背调网站罗列出的合作客户名单 , 可见许多大型知名企业及单位 。 图 / 网站截图
背调员们总是能从订单量里找到时代的引爆点 , 也是一个赛道火热的证据 。 比如最近 , 让不少人印象深刻的是 , 富士康也开始做背调了 , 哪怕暂时只开放到高层管理者 。
2020年疫情 , 在一些行业的发展近乎停滞的那几个月里 , 王维纳的公司全景求是迎来了爆单 , 几乎全部来自短视频、电商和在线教育三个行业 。 背调的速度 , 完全追不上企业进人的速度 。
尤其是快速崛起的在线教育 , 几家头部公司为背调公司带来了足够多的订单量 。 王维纳曾经听到一家在线教育的高层在媒体上公开表示 , 没有钱解决不了的事情 , 坐在这个高层对面 , 他又把这个问题问了一遍 , 真的没有钱解决不了的事情吗?对方的回答依旧笃定 。 那时 , 这家公司刚刚拿到了这个行业最大的一笔融资 , 这些钱要被用来营销、抢人 , 还有蚕食对手以及疯狂扩张 。
在资本和流量的裹挟下 , 人要保持清醒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 只是 , 这个问题如今有了另外一个答案 , 钱并不能解决一切:“双减”政策出来 , 在线教育由疯狂地招人转向疯狂地裁员 , 一些企业存在王维纳背调公司里的钱甚至还没有用完 。
没用完的钱停留在账上 , 并不是第一次发生 。 2018年 , 那个“退押金难”的冬天 , ofo存在王维纳公司的钱还剩下10万 。 可当提出是否需要把这笔钱退给他们 , 去还债的时候 , 对方已经无暇顾及 。
故事令人唏嘘 , 但作为时代的见证者 , 背调员们习惯了 , 他们看到一波又一波的人在赛道间流动 , 伴随着新风口的崛起和一打到底的战争 , 然后又看着他们在短时间内快速跌落 , 或是在下个路口掉头换岸 。
就像在线教育机构存的那笔钱一样 , 它近来又重新被用上了 , 在线教育机构们不再需要学科培训老师 , 但是开始需要教艺术和体育的素质教育老师了 , 同样要做背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