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客户端|这个山村,变了模样……( 二 )


村民们面面相觑 。 这时 , 一个村民说:“修路是件大好事 , 村里人谁都知道 。 可一修路 , 俺的地被占了 , 枣树被砍了 , 你说这往后的日子 , 还咋过?”
【人民日报客户端|这个山村,变了模样……】大伙儿都应和着 , “是哩!咋过?”
郭海林心里着急 , 但还是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 平心静气地说:“大爷、大妈 , 叔叔、婶子 , 你们咋就翻不转这个理儿?占地、拆迁、砍枣树 , 公家都是要给咱补偿的 , 对不对?有了这笔钱 , 咱是不是可以发展新产业 , 建设新家园?”郭海林缓了口气又道:“再说 , 咱修路是为了啥?还不是为了咱鸭子河路难走的大难题得到解决?以后搞好旅游 , 大伙儿都能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
听了郭海林的这番话 , 大伙儿都不言语了 。 一位大爷走过来 , 说:“海林啊 , 你说的在理 , 俺信服!这个协议 , 俺签!”
紧接着又有几户人家跟上来 , 当晚就有一多半的人家在补偿协议上签了字 。 到第二天、第三天 , 未签的几户 , 也都主动上了门 。
随着隆隆的机械声响起 , 寂静的大山沸腾了 。
两年时间里 , 不仅前村里的路修通了 , 连后村里那条山石路 , 也打通了 。 如今 , 一家又一家农家乐办起来了 , 旅游大巴载着游客也来了 。 坐在车内 , 行驶在能观山望水的盘山公路上 , 真是一种享受!

红枣 , 是村里的传统产业 。 可这几年收成和销路并不理想 。 是彻底抛开另起炉灶 , 还是再想想办法解决红枣产业发展的瓶颈 , 让“老树生新枝”?
村两委和省市县扶贫工作队的同志们一起实地调研 , 集思广益 , 最终想出了“四字”方案——“管、保、领、售” 。
“管” , 就是聘请专家传授红枣管理的新技术、新方法 。 “保” , 则是鼓励枣农和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 , 增强抗风险的能力 。 “领” , 是认领 , 动员帮扶单位的人和社会力量 , 献出爱心 , 认领红枣树 。 最关键的还是“售” , 想办法将村里的红枣最大程度销售出去 。
2015年秋季 , 鸭子河迎来红枣大丰收 。 山坡上 , 河滩里 , 一片片枣树上挂满了数不清的红枣 , 压弯了枝头 。
打枣的日子 , 全村老少都出动了 , 还雇来了不少外村的人帮忙 。 一户户农家小院和靠村的石岸上到处堆满了红彤彤的枣 , 只等着客商来收购了 。
然而时令入腊月 , 突降一场大雪 。 村民们又愁起来 。 眼看快到年底 , 还有很多枣没卖出去 , 谁家有心思过年?
村两委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同志们千方百计寻找着各种销售途径:线上卖 , 线下卖 , 外出卖 。 扶贫工作队的同志帮助联系摊位 , 经过多方协调 , 好消息传来——省城一个年货销售会上可以搭建一个鸭子河红枣销售平台 。 郭海林对扶贫工作队的同志们说:“前期的工作让你们费心了 , 去太原卖枣的事 , 我包了!”
寒冬腊月 , 太原 。 那些日子 , 郭海林不仅日夜守在摊点上吆喝着卖枣 , 还借助媒体推介 , 线上推销 。 鸭子河的红枣因“核小、肉厚、无虫” , 甜度适中 , 品质上乘 , 一下子吸引很多顾客来买 , 摊点上挤满了人 , 销售势头很旺 。
吆喝着卖枣 , 郭海林的嗓音沙哑了 , 几乎没有时间吃饭 , 手机一直在响 。 整整一个腊月 , 他日夜操劳 , 瘦了五斤 , 换来的是七万多斤红枣的销售“成绩单” 。
腊月廿九的晌午 , 郭海林背着卖枣的钱回来了 。 在鸭子河村委会的窑洞里 , 他把每家每户的钱分发到村民手中 。 看着大伙儿洋溢在脸上的笑容 , 郭海林靠在炕头睡着了 。 村里的槐树爷爷心疼地说:“你们瞅 , 把孩子累成啥样!”

转眼间 , 郭海林在鸭子河已经整整七个年头 。
因工作成绩突出 , 2016年4月 , 郭海林被组织提拔 , 担任阁底乡人民政府副乡长 , 主要分管的是全乡十五个村委的扶贫工作 , 鸭子河仍是他包联的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