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注重扬长补短 倾力中国“智”造

:原题为_中国经济网|注重扬长补短 倾力中国“智”造。
今年上半年 , 中国制造业不仅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压力测试 , 为全球医疗物资供给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作出了贡献 , 而且在应对疫情中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和动能转换 , 加速高质量发展 。
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 , 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5% , 3月份以来月均增速达到9.5% , 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 。 其中 , 医药、电子及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医疗仪器设备等行业分别增长2.3%、7.2%、7.2%和27.2% , 电子元件、集成电路产量分别增长36.6%和16.4% 。 同时 , 疫情催生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壮大 , 服务机器人、充换电桩等新兴产品保持高速增长 , 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等行业快速扩张 。 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 , 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步伐加快 。
尽管当前国际局势错综复杂 , 但是 , 从科技发展大势看 , 中国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 , 因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正在带动群体性技术突破 , 新的商业组织形态和商业模式层出不穷 。 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 , 柔性制造、网络制造、智能制造日益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世界工业研究所人工智能研究室主任王哲举例说 , 据初步统计 , 在实施智能化改造后 , 我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的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0%以上 , 运营成本平均降低20%左右 。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 , 也是互联网大国 , 拥有完备的产业体系、坚实的制造基础和吸收新技术的巨大国内市场 , 在新兴科技和产业领域已取得一定突破 , 具有抓住这次科技和产业革命机遇的有利条件 。
王哲表示 , 目前我国推动制造业高质
量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 一方面 , 与建设制造强国的要求相比、与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相比 , 中国制造业创新体系不健全 , 工业基础还存在大量短板 , 企业普遍存在研发投入低、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产品档次不高 , 缺乏世界知名品牌 , 企业全球化经营能力不足;先进制造业发展环境亟待优化 , 企业综合成本负担较重 , 高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短缺;等等 。 另一方面 , 先进制造业领域的国际竞争更趋激烈 。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 ,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 , 持续推动本国制造业发展 。 无论是美国突出科技创新优势的“先进制造” , 德国突出智能制造优势的“工业4.0” , 还是英国强调“制造业+服务业”的“服务型制造业” , 以及日本以大数据为主的“下一代制造” , 其核心都是通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先进制造业 , 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 跨国公司也积极利用全球化的生产网络和组织模式 , 以核心技术和专业服务牢牢掌控价值链高端环节 , 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仍面临被“卡脖子”“低端锁定”的风险 。
因此 ,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就要更加注重补短板和锻长板 , 进一步发挥长处和优势 , 同时补齐不足和短板 , 加快迈向产业链高端 。
“在比较优势发生动态变化的条件下 , 不仅短板要拉长 , 而且长板要更优化 。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认为 , “锻长板”就是要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 , 在国际竞争中全力发展有竞争优势的产业 , 比如鼓励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 “补短板”不仅要补产业的关键技术、核心部件和特殊材料 , 更要补制度短板 , 要重点选择大到精密机床、半导体加工设备 , 小到螺丝钉、电子芯片等“缺芯”的产业链 , 逐步掌握这些不易被竞争者替代的重要价值环节 。
众诚智库总裁杨帆也表示 , 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 就要完善产业链 , 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 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 。 一方面“补短板” , 在关键元器件等产业链关键环节消除软肋;另一方面“强长板” , 保持并发扬我国在5G、高铁等方面的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