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之奇闻|商鞅为何惨遭车裂,张仪却能逃过一劫?,都是秦国功臣

战国时期中的秦国 , 之所以能统一全国 , 和那些些有才华的文成武将是分不开的 , 自从秦孝公颁布了求贤令之后 , 大批的有志之士加入到了秦国 , 为秦国富强出谋划策 。
历史之奇闻|商鞅为何惨遭车裂,张仪却能逃过一劫?,都是秦国功臣
文章图片
而最先来到秦国的就是商鞅 , 而这时的秦国可谓是国弱民穷 。 而当时的秦孝公看见商鞅确实有才华 , 所以留下商鞅变法强秦 , 商鞅主持变法以后 , 秦国日渐强大 。 从此之后 , 秦国开始异军突起 , 渐渐成为了战国七雄中最为强大的力量 。 而这一切不仅归功于商鞅 , 还要归功于另一个人 。 这个人就是张仪 , 他们两个人 , 一个是为秦国改变了秦朝法律 , 而另一个则是为秦国以连横之势破解合纵之术 。
【历史之奇闻|商鞅为何惨遭车裂,张仪却能逃过一劫?,都是秦国功臣】然而尽管这两个功臣都为秦国做了许多的贡献 , 但是两个人的结局却截然不同 , 作为变法者的商鞅被车裂而死且诛灭三族 , 但是张仪却毫发无损 , 顺利地离开了秦国 , 那么同样是秦国的功臣 , 为什么他们的下场差了这么多呢?
历史之奇闻|商鞅为何惨遭车裂,张仪却能逃过一劫?,都是秦国功臣
文章图片
小编认为这跟两个人之间的思想差异有关系 , 商鞅所遵循的法家思想 , 让他的用武之地主要局限在秦国内部 。 也就是说 , 从一开始商鞅和张仪在秦国的角色就不同——前者是处理内政的官员 , 后者是游走于各国的''外交官'' 。
终日在秦国君主面前活动 , 这就意味着商鞅会比张仪获得更多来自君主的监督 , 或者说提防 。 且商鞅和张仪虽同是秦国臣子 , 但商鞅日常接触的秦国官员远比张仪多 。 因此 , 商鞅的直接政敌也会远比张仪多 。 故而从一开始入秦为官 , 商鞅要承担的政治风险就比长期在外的张仪只多不少 。
还有 , 小编觉得这是因为他们两个手中握着的权力不一样 。 商鞅作为变法者 , 他手中的权力实在是太多了 , 他又有改变法律、制定法律并执行法律的权力 , 拥有着军权和外交权 , 同时还有着自己的封地领土 , 可以说商鞅手中握着的权力 , 几乎涵盖了一个国家所需要的方方面面 。 而这样的权势也会让无论是哪个君王都会为之而感到忌惮 , 就更不用说新上任的秦惠文王了 。
历史之奇闻|商鞅为何惨遭车裂,张仪却能逃过一劫?,都是秦国功臣
文章图片
张仪却有所不同 , 他所拥有的只是外交上的权力相当于一个说客而已 , 不会让君王感到难以控制 。 而张仪作为能言善辩的纵横家 , 他在四处游说时无疑是处事圆滑的 。 在秦国 , 因为长期在外 , 他与秦国朝臣们并没有太多直接的利害关系 , 所以在国内树敌较少 。 而在国外 , 因为是秦国使者 , 他代表的是整个秦国 , 所以他也不会轻易丧命 。
可商鞅却不一样 。 商鞅推行的改革 , 虽然于国家层面来说是利大于弊的 , 但实际上损害了秦国贵族们原本的利益 。 商鞅在开始改革前与甘龙、杜挚等人的辩论虽然彰显出了他的优秀 , 却早早就为自己树了一大批敌 。
历史之奇闻|商鞅为何惨遭车裂,张仪却能逃过一劫?,都是秦国功臣
文章图片
且在实际变法过程中 , 商鞅还在不断给自己''挖坑'' 。 因为变法对民生的重要 , 商鞅需要获得百姓的支持 , 所以在变法中商鞅还有了群众基础 。 当时的秦人简直是做到了“妇女婴儿皆言商君之法 , 不言大王之法” 。 试问哪个君王能容忍这样的局面?
为人臣子要有所成 , 自然离不开君主的信赖 。 可这信赖又是一把''双刃剑'' , 在让臣子步步高升时又将功高震主的断崖布在前路 。 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