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企各自为战,国内药企进入价格厮杀战( 二 )


例如 , 近期 , 上海市医保局和上海市卫健委就联合印发《意见》鼓励公立医疗机构在坚持质量优先、确保用量、保证回款的基础上开展带量、带预算的药品集中议价采购 , 优先选择未纳入国家和本市带量采购的药品 , 特别是价格异常药品(如价格明显高于同品种其它厂牌或价格明显上涨的)以及自费药等 。
在业内看来 , 药品集采的扩围也意味着 , 对于国内药企来说 , 竞争将愈发激烈 , 国产仿制药躺着挣钱的“好日子”到头了 , 并且来得似乎比原来所有人的预期还要快 。
付钢说 , 过去 , 很多制药企业 , 不管是外企还是国内的企业 , 有时一个企业研发了一个新药 , 就可以招两三千人的营销团队 。 费用占比过高 。
显然 , 这样的运作模式已经无法再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
求生与共生 , 药企的出路在哪里?
无疑 , 中国的医药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变革 , 而面对行业变革以及可能带来的洗牌效应 , 药企的未来出路在哪里?
创新当然是谋求新优势的不变法则 。
以此次有多款药品中标的恒瑞医药为例 , 近年来 , 企业对研发的投入一直呈增加态势 。
根据其2019年年报数据显示 , 2019年恒瑞医药累计研发投入38.96亿元 , 同比增长45.90% , 研发投入占收入的比重达到16.73% 。
对于大部分未中选的企业来说 , 除了加速创新 , 当务之急还要转战院外市场 。 不过 , 这么多品牌产品如何在零售市场继续释放价值 , 也是药企亟待破解的困境 。
“院外市场单个药企自建全国性团队成本太高 , 而这种商业化平台企业 , 好比高速公路 , 药企的产品就像一辆辆车 , 路上的车越多 , 成本就越低 。 ”
付钢说 , 药企各自为战、靠几个产品支撑上千人甚至上万人的全国性营销团队已经不现实了 , 工业企业应该将所有的下游客户视为自身价值链条上的关键环节 , 积极展开合作 , 寻求共生共赢 。 完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药品
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 , 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 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