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币,越来越有国际范儿( 二 )

  储备份额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持有储备资产的币种构成中排名第五 , 市场份额为1.95% , 较2016年人民币刚加入SDR篮子时提升了0.88个百分点 。 据不完全统计 , 目前全球已有70多个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 。

  支付地位上移——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发布数据显示 , 2020年6月 , 在基于金额统计的全球支付货币排名中 , 人民币升至第五位 , 占比为1.76% 。

  “从一些指标来看 , 自2009年到现在 , 人民币国际化已经有一些比较令人骄傲的成就 。 ”花旗银行研究部董事总经理刘利刚说 。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认为 , 总体上讲 , 人民币的国际化功能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 。 人民币正处于从外围货币向次中心货币、从区域性国际化货币向全球性国际化货币、从支付结算货币向计价和投融资货币的迈进阶段 。

  在“一带一路”表现亮眼

  ——周边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境外机构在中国共发行熊猫债超过400亿元 , 占2019年发行总金额的68%

  “目前印尼约10%的国际贸易使用人民币 。 未来几年 , 人民币在印尼很可能获得越来越广泛的使用 。 ”美国外交学者网站上刊发的文章《中国货币在印尼的国际化》这样写道 。

  文章指出 , 雅加达和北京之间不断扩大的经济联系是推动人民币日益国际化的众多因素之一 。 目前 , 中国是印尼最大的贸易伙伴 。 人民币在印尼日益广泛的使用 , 也与印度尼西亚银行和中国人民银行签署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分不开 。

  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 , 近年来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使用取得积极进展 。 2019年 , 中国与周边国家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约为3.6万亿元 , 同比增长18.5%;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办理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超过2.73万亿元 , 同比增长32% 。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认为 , 人民币国际化在“一带一路”沿线的表现 , 反映出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效 , 同时也是“一带一路”建设“五通”中资金融通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