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谢晋元次子谢继民——“八百壮士”背后的故事

时尚新闻   电影《八佰》热映 , 羊城晚报采访人员专访谢晋元次子谢继民——

  “八百壮士”背后的故事


专访谢晋元次子谢继民——“八百壮士”背后的故事

----专访谢晋元次子谢继民——“八百壮士”背后的故事//----

谢继民

  文/图 羊城晚报采访人员 何晶

  由管虎导演的电影《八佰》正在全国热映 , 8月22日 , 《八佰》单日票房2.06亿元 , 破2020年单日票房全球纪录 。 截至采访人员发稿时 , 累计票房已超过8亿元 。 《八佰》聚焦于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 , 谢晋元团长率领“八百壮士”奉命坚守上海四行仓库 , 以少敌多 , 顽强抵抗了四天四夜 。 电影的热映让人们再次将目光转向了83年前 , 历史上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是怎么回事?谢晋元和“八百壮士”都经历了什么?如何评价管虎导演的《八佰》?日前 , 谢晋元次子谢继民在上海接受了羊城晚报采访人员专访 。

  父亲从“文状元”转为“武状元”

  羊城晚报:您父亲谢晋元是广东蕉岭人 , 您也在广东蕉岭出生 , 能说说您小时候的情况吗?

  谢继民:1935年 , 父亲得知中日必将开战 , 几次动员我母亲带子女回广东蕉岭老家 。 父亲跟母亲说 , “父母年纪大了 , 老人孩子都需要人照顾 , 你在家挑起这个担子 , 我在外面安心杀敌 。 ”当时我还没有出生 , 1936年3月 , 父亲护送身怀六甲的母亲和我大哥、大姐、二姐回到蕉岭 , 待了两周就赶回上海了 。 1936年10月 , 母亲生下了我 , 按照父亲的嘱咐 , 给我起名“继民” 。

  母亲是上海人 , 学过多种乐器 , 从学校出来后成为教员 。 结果到了乡下 , 她要学干农活 , 面朝黄土背朝天 , 一个人照顾八口人 。 我们兄妹四人 , 大伯下南洋过世了 , 大伯母跟人走了 , 留下一个女儿 , 再加上祖父母 , 八口人的生活都靠母亲的辛勤劳作 。 父亲也会寄一些钱回来 , 但不多 。

  1941年 , 父亲殉国的消息传来 , 母亲痛不欲生 , 她等待和父亲团圆的精神支柱没了 。 母亲也想过一走了之 , 但家里上有老下有小 , 她还是硬把这个家撑了起来 。 在乡下的生活是很苦的 , 母亲后来跟我回忆说 , “在广东这十年是怎么过来的 , 我真不知道 , 就是咬紧牙关、一天天过 。 ”我听了非常心酸 , 母亲是非常慈祥的人 , 言传身教 , 给我的教育很大 。

  羊城晚报:在您眼里 , 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谢继民:我父亲从小读书就很厉害 , 文化、体育都很好 , 后来考进了现在的广东大学(现为中山大学) 。 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对我父亲有很大的影响 。 1925年 , 先是上海发生“五卅惨案” , 六月广州发生“沙基惨案” , 父亲目睹了暴行 , 他特别气愤 , 为什么外国军队能在中国的土地上为所欲为?父亲决定投笔从戎 。 当时中山大学和黄埔军校是一文一武 , 分别培养“文状元”和“武状元” , 我父亲就转到了黄埔军校 , 成为第四期学员 , 先读步兵科 , 再转到政治科 , 后来参加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