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小沫|《网络迷踪》,网络是打开着的日记本

这周看的电影是《网络迷踪》 。
思小沫|《网络迷踪》,网络是打开着的日记本豆瓣上有太多对这部电影剧情、细节、bug的分析 , 我在这里就不重复讨论了 , 简单谈下个人的感受 。 总的来讲 , 这是一部好电影 , 从形式上、内容上、意义上都称得佳片 。
思小沫|《网络迷踪》,网络是打开着的日记本首先是形式上 。 这部电影从头到尾都是通过电脑屏幕来显示画面 , 从观影者的角度来看 , 由电脑桌面代替了电影屏幕 ,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 形式和内容是辩证统一的 , 通常内容更重要 , 但有时候形式上的创新更有意外之喜 。 我最近在看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红》 , 这本小说单从形式上就很有趣 , 每一个章节是由不同的人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分别讲述 , 既增加了趣味性 , 又丰富了看故事的视角 。 另外 , 莫言的《檀香刑》也采用了类似的做法 。 回到这部电影 , 用电脑桌面视角呈现的形式 , 完美贴合了电影的主题 , 用全网络镜头讲述这场网络迷踪案 , 增添了故事的悬疑色彩 , 又像是在看纪录片 , 给人一种偷窥他人生活的窥伺感 。
思小沫|《网络迷踪》,网络是打开着的日记本其次是内容上 。 悬疑片是不容易拍好的 , 要么早早猜到凶手 , 要么故事情节不合理 , 要么就是太多的bug 。 整体来看 , 这部电影没有这些问题 。 先说凶手 , 电影每隔一段时间就抛出一个嫌疑人 , 很好控制住了节奏 , 带着观众探案而不是被提前扒光;再说情节 , 随着影片的推进 , 失踪女儿的形象越来越清晰 , 发生在她身上的事情也不断显露 , 虽然不断突破老爸的既有认知 , 但女儿的人设和行为转变都让人信服 , 不会觉得有什么莫名其妙的地方;另外 , 幕后操控的女警察的所作所为也都提前铺垫了伏笔 , 故事的进展合情合理又水到渠成;如果说有什么bug , 抛开网上谈到的那些 , 个人觉得有些线索的发现存在很大的巧合成分 。
思小沫|《网络迷踪》,网络是打开着的日记本最后是意义上 。 多的就不说了 , 主要谈两点吧 。 一个是父母并不了解自己的孩子 。 父母看着自己的孩子长大 , 经历了孩子的童年、少年直至成人 , 大多数在成年前都是朝夕相处 , 孩子身上发生的大小事 , 学习成绩怎么样 , 喜欢什么害怕什么 , 平时和谁玩耍 , 等等 , 父母亲尤其是母亲都一清二楚 。 但这只限于童年 , 等到了少年 , 父母对孩子的正确认知快速下降到一半 , 再到成年估计只剩下一成 。
思小沫|《网络迷踪》,网络是打开着的日记本回想我自己 , 我的父母了解我吗?我在异地工作生活 , 一周才给母亲打一次电话 , 大部分时间都是她在说我在听 , 聊得也都是吃什么忙不忙照顾好自己 , 我统统回复以“嗯嗯” 。 她对我的了解怕是连一成都没有 , 同样的我对她的了解也不会太多 , 年龄和距离淡化了这一切 。 有句话说 , 我们最不了解的是自己 , 其次是身边人 , 特别是自认为最熟悉的人 。 不是他们戴着面具 , 而是人真的很难真正了解另一个人 。 谈恋爱时 , 我们常常想找一个懂自己的人 , 但我们连自己连家人都不了解 , 怎能奢望其他人懂自己呢 。
思小沫|《网络迷踪》,网络是打开着的日记本另一点是网络面前没有隐私 。 影片中这家人的一切都储存在了电脑上 , 幸福欢乐的时光 , 日常生活的点滴 , 从学习到工作再到生活 , 完完全全暴露在网络上 。 父女两人平时生活在一起 , 日常沟通自然不少 , 但父亲并不了解自己的女儿 。 当女儿失踪后 , 父亲打开她的电脑 , 登录她的社交账号 , 真实的女儿才呈现在父亲面前 。 网络是虚拟的 , 这时候反而比现实更加真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