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龙溪河畔的生态故事
:原题为_光明网|龙溪河畔的生态故事。
全长238公里的龙溪河是长江北岸的一级支流 , 在重庆市垫江县境内有98.7公里 , 流经11个镇58个行政村 。
早上6点出门 , 晚上回来 , 跑一个来回将近200公里 , 龙溪河“清漂技术员”刘友军差不多每天都是这样的工作节奏 。 清漂的时候 , 常常会有鱼跳上船 , 刘友军瞄一眼就知道每条鱼大概能卖多少钱 。 不过他现在知道了这些鱼的生态价值 , 还会将这些“主动送上船”的鱼放回河中 。
临河而居的刘友军一家 , 曾经是龙溪河边的“捕鱼人家” 。 刘友军说 , 以前捕鱼 , 一出去就是十天半个月 , 每次都能收获好几百斤 。
后来河水污染 , 鱼少了 , 单靠捕鱼不能养家糊口 。 刘友军靠着长期烹饪鱼练就的手艺 , 在镇上开了一家餐馆“渔家乐” 。 隔三岔五下河捕鱼 , 平均下来每天差不多也有100元的收入 , 不过他越来越不敢把从龙溪河捕上来的鱼拿到自己开的餐馆去了 , 怕砸了牌子 。
“鱼的鳞片和肚皮都是黑的 , 一股腥臭味 。 ”高安镇金桥村11组村民李代国说 。
53岁的李代国 , 祖辈三代都是渔民 。 在龙溪河边生活了大半辈子的他 , 见证了龙溪河由清变黑、由黑变清的过程 。 以前 , 龙溪河清澈见底 , 鱼虾成群 , 白甲、翘壳、岩鲤、甲鱼都有 , 那时李代国每年捕鱼收入超过10万元 。 但是长期跟龙溪河打交道 , 他很清楚河里的水一天天变脏 , 鱼一年年变少 。 从2007年开始 , 龙溪河的污染急剧恶化 , 整条河从黑色变成黄色 , 很快又变成了满河泡沫的臭水沟 。 “夏天时 , 离二三十米远都能闻到臭气 。 ”一位在河边散步的村民说 , “那几年大家都尽量避远点 , 哪里敢像现在这样在河边乘凉 。 ”
李代国曾经想把祖传的捕鱼本领传给两个儿子 , 一个儿子跟着他干了一年 , 死活也不肯上船了 。 另一个儿子听说要让自己上船 , 马上跑到外地务工去了 。 “水太臭 , 又打不到鱼 , 不能怪他们 。 ”李代国说 。
刘友军和李代国都知道 , 龙溪河病了 。 “河流也是有生命的 , 受一次污染 , 就像人生了一场大病 , 几个月甚至几年都恢复不了” 。
2013年 , 垫江县对龙溪河实行流域治理 , 龙溪河有了自己的河长 。 县里建立了重庆首个“环保天眼”智能监管平台和环境监管物联网平台 , 还与龙溪河上下游的区县签订了协作治理和生态补偿协议 。 县委县政府叫停了龙溪河的拦河养鱼 , 取缔了所有水库的投肥养鱼 , 关闭了沿岸禁养区的畜禽养殖场 , 环保改造了305家养殖场 , 沿岸乡镇都建起污水处理厂 。
经过几年的“铁腕”治理 , 截至2019年 , 龙溪河断面水质已连续3年达到Ⅲ类并持续向好 。 连续几年增殖放流后 , 河里的鱼获也慢慢增加了 。
但好景不长 , 随着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行常年禁捕及渔民退捕转产政策的实施 , 龙溪河边靠河吃河的渔民都面临“洗脚上岸”的挑战 。 短暂的犹豫彷徨后 , 刘友军选择积极响应:“龙溪河是垫江的母亲河 , 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垫江人 。 现在她病了 , 我们更应该支持国家的行动 , 把这条母亲河的病彻底治好 , 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 。 ”
“这确确实实是一件既利当下又利长远、既造福自己又造福子孙的大好事 。 ”李代国说 , “我们所有渔民都无条件支持 。 ”
这些“洗脚上岸”的渔民 , 有些像刘友军一样加入清漂队 , 有些像李代国一样加入护鱼队 。 垫江县渔政所聘请的护鱼队中 , 有15人是像李代国一样“洗脚上岸”的渔民 。 “我们渔民对电鱼、毒鱼深恶痛绝 , 不分白天黑夜晴天雨天 , 只要接到消息就会赶到现场 。 ”李代国说 。
【光明网|龙溪河畔的生态故事】傍晚时分行走在龙溪河畔 , 两岸绿树成荫 , 风中飘散着庄稼和花草淡淡的香味 , 鱼儿在河面上划出一道道涟漪 。 垫江一职中教师胡玉玲 , 又带着学生在河边摆开了画架 。
- 光明网|多几个角度看待“集中清退研究生”
- 光明网|以紧缺人才招聘之名,就可歧视非全日制研究生?
- 光明网|【行走自贸区】四川自贸区:建设制度创新高地首创差异化试验区
- 光明网|24岁小伙深夜专偷女性内衣裤,偏爱蕾丝面料,还穿着偷来的文胸去上班
- 光明网|刚刚发布!气象灾害(暴雨、大风)Ⅲ级应急响应
- 光明网|“白露”迎秋凉,全省多地降雨拜访,出行注意安全
- 光明网|照片看呆!杭州民警抓到一名爱穿女性内衣的“采花贼”
- 光明网|泪目……武汉落日余晖照主角重逢
- 光明网|天哪!天天穿警服上班的“警察老公”竟是个骗子,扬州一女子遭遇了啥
- 光明网|新 冠疫 苗何时能打?能否应对变 异病毒?你想知道的,专家全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