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技术交流」农药生产场地污染土壤的化学氧化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八 )


利用微米尺寸具有纳米单元的铁粉(微纳铁)活化Na2S2O8去除场地污染土壤中DDTs , 表明微纳铁能有效活化Na2S2O8降解DDTs , 最高降解率可达95.1% , 为场地污染土壤修复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
3.3 化学氧化与其他修复技术的联合 对农药生产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中普遍存在的易迁移和易扩散污染物 , 可以遴选径流阻断和垂直阻隔的风险阻控技术 , 阻断有机污染羽的迁移 。 WU等[81
研究发现在w为20 mg·kg-1的百菌清污染土壤中同时加入降解菌CDS-8(Pseudomonas sp.)和光催化材料TiO2处理7 d , 百菌清去除率达到97.55% 。 因此 , 在农药污染地块中 , 联合使用风险阻控、化学氧化和长效生物修复技术能形成原位控制、强化修复的高效修复技术体系 。
4 总结
在实际场地修复治理过程中 , 地块治理标准与修复后土地利用类型紧密相关 。 土地利用类型不同 , 与污染物接触的人群类型(成人和儿童)、接触时间、频率以及接触途径也不同 , 通过风险评估会得到不同级别的环境治理标准 。 如果修复后土地利用类型为居住用地 , 则需采用最严格环境治理标准;如果土地利用类型为工业用地 , 则可适当降低环境治理标准 。 这些修复目标值的高低也会影响修复技术的选择 。
目前 , 基于·OH和
的氧化修复技术因其修复效率高、时间短、成本较低等优点而成为农药污染场地修复的主要技术 , 但是传统芬顿技术在实施过程中必须辅以酸性条件 , 而且实施过程中存在放热、冒泡现象 , 对土壤理化性质破坏严重 。 过硫酸盐氧化修复技术可能会导致土壤酸化 , 氧化中间产物的积累还会造成二次污染 。 因此 , 亟需加强新型修复技术的研发和联合修复技术的使用 , 尤其是微纳铁结合芬顿、过硫酸盐氧化修复技术和臭氧修复技术在国外已经形成较完善的技术体系 。
(1)基于新型修复材料的氧化修复技术发展 。 纳米材料已经应用于污染土壤修复 , 包括采用纳米铁粉、纳米TiO2等去除污染土壤中有机污染物 。 但是 , 用于土壤修复的环境功能材料的研制及工程应用刚刚起步 , 钛基类芬顿纳米催化氧化材料、含铁双金属过硫酸盐催化氧化材料、多孔硅基生物酶微/纳米氧化材料等均具有良好发展前景 。 基于这些环境功能修复材料的土壤修复技术的应用条件、长期效果、生态影响和修复后污染物风险评估等都有待研究 。
(2)从单项向联合的氧化修复技术发展 。 芬顿修复技术和活化过硫酸盐修复技术对污染物的修复缺乏靶向性 , 容易造成氧化剂过量使用 , 导致土壤酸化及二次污染等问题 。 将这2项技术与纳米材料联合使用 , 可以有效提高农药污染场地目标污染物降解效率 , 降低氧化剂成本和环境风险 。
(3)基于设备化的氧化修复技术发展 。 鉴于土地开发再利用的要求 , 农药污染场地需要快速、高效的物理化学修复技术与设备 , 开发与应用设备化的场地污染土壤快速修复技术是一种发展趋势 。 臭氧喷射系统、冷等离子体氧化技术设备、高能球磨机械力化学手段制备铁基高活性过硫酸盐活化剂等装置的开发 , 实现了氧化剂边生产边修复 , 将大大提高土壤修复效率 。
文章来源:土行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生态修复网 , 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