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去了无痕D|诸葛亮的伟大在于他决不会幻想和平,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出师未捷身先死 , 长使英雄泪满襟!“(蜀)汉丞相诸葛亮逝于北伐军营中 , 令一千八百年来 , 无数英雄竟相叹息 。
总有人说 , 和平不好吗 , 诸葛亮为何偏要劳命伤财的北伐?
和平当然好!问题是 , 和平不是一厢情愿就能有的 。
三国时的蜀汉 , 地狭而国小 。
而强魏却雄据天下之半 。 “灭蜀吞吴”是魏国决不会更改的既定长远国策 。
若诸葛亮不北伐 , 大搞与魏国共处的和平路线 , 那就正合了魏国之意 。
那么 , 魏国必先以小利诱之 , 分化蜀臣 , 使蜀汉军民纷纷沉醉于小富即安中 , 如此十年后 , 蜀人斗志尽丧 , 人人厌战畏战 。 将被魏国一击而灭之 。 后来 , 蜀汉之亡 , 正是如此 , 但那与诸葛亮无关了 。 凡人只能生前尽力 , 焉能料得身后事!
风去了无痕D|诸葛亮的伟大在于他决不会幻想和平,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文章图片
故而 , 诸葛亮北伐 , 后世人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
其一曰:
以弱敌强 , 以一州之力伐天下 , 每耀兵威于境外 , 使强敌不敢当其锋 。 此非常之能 , 非真英雄不可为也 。
这是正方观点 。 三国之后 , 历代兵家都尤为推崇诸葛亮 。 确实 , 若没真本事 , 你倒去试一试以弱敌强看 , 只恐一次 , 就能让强敌彻底的、把你团灭了干净 。
其二曰:
诸葛亮不顾魏蜀实力相差悬殊 , 穷兵黩武 , 连年征伐 , 屡次无功 。 空耗国力 , 使蜀汉军民苦不堪言 , 最后加速了蜀的灭亡 。
这就是反方观点了!这样说的 , 一般全是文人书呆子与网友 。
那么 , 且来论一论 , 诸葛亮为何要北伐 。
风去了无痕D|诸葛亮的伟大在于他决不会幻想和平,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文章图片
当蜀汉失荆州 , 《隆中对》策略破灭后 , 北伐实际就是以攻代守的积极防御 。 放弃北伐 , 与魏国和平共处 , 通商贸易 , 互利互惠 , 这样行吗?
这是万万不可行的 , 绝不要幻想魏蜀两国能和平共处!
天下就那么点大 , 你占了一块 , 我就少了一块 。 所以 , 若蜀汉不伐魏国 , 魏国就会伐蜀汉 。 决不可能和平相处!
魏国 , 不但彊域广阔 , 且政治清明 , 良将名臣如云 , 带甲之士百万 。 魏国君臣的一统之志 , 实际比三国中任何一国都要强 。
这样的魏国 , 如蜀要与魏和平 , 那么首先蜀汉要自去帝号 , 上表称臣 , 自认为魏之附属 。
但就算如此 , 魏国就是许了和平 , 也是暂时的和平 。 他只会想方设法的 , 让蜀汉在和平中丧志 , 而绝不会坐视蜀汉慢慢的富国强兵 。
因为魏国的目标 , 是把蜀汉从新变为州郡 , 而不是附属国 。 北伐目的 , 实际是积极防御 。 用进攻代替防守 , 把战争推到敌国土地上去打 。
蜀汉与强魏 , 国力军力悬殊 , 相差十倍 。 以诸葛亮之智 , 莫非他真以为北伐能扫灭魏国?
当然不会 。 诸葛亮显然也不会这样想的 , 他岂能不知这道理!
所以 , 诸葛亮北伐用兵 , 每次都步步为营 , 唯谨唯慎 , 拒绝行险冒进 。 并断然否决了魏延以奇兵出子午谷袭取长安之策 。 也就是出于这种考虑 。
有人以诸葛亮不用子午谷之谋 , 说诸葛不善奇谋 , 不知兵 。 那么 , 来分析一下 , 为何直袭长安不可取 。
一:
【风去了无痕D|诸葛亮的伟大在于他决不会幻想和平,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诸葛亮整训之后的蜀军 , 兵甲精良 , 部伍严整、营阵无双 。 蜀军有能力与魏国任何一路大军决战 , 并在野战中歼灭之 。 五丈原与司马懿的雍凉诸军对峙 , 魏军坚壁固守 , 不敢与蜀军决战 , 就是最好证明 。
所以 , 蜀军以奇兵袭长安 , 理论可行 , 胜算也大 , 因为蜀军精锐 。
但问题是 , 袭取长安后 , 守得住长安吗?
肯定是难守的!原因如下 。
二:
长安是魏国必争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