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巢|似曾相识燕归来


鸟巢|似曾相识燕归来
【鸟巢|似曾相识燕归来】◎丁晓燕
“亲们 , 去年的燕子飞回来了 。 ”银行门口的保安小严 , 扯着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嗓门 , 向正做班前准备的“小桂圆”们发布了这一重磅利好消息 。
称之重磅不为过 。 支行屋檐下的摄像头 , 原本仅充当“你是我的眼 , 带我领略四季的变换”的角色 , 一不小心却肩负起一个鸟巢的重担 , 哼出了“常回家看看 , 回家看看”的曲调 。 不远处 , 两只似曾相识的燕子在盘旋飞舞 。 “呢喃不听一年余 , 又见双飞向竹庐 。 翻笑人间湖海客 , 重来仍占故巢居 。 ” 宋代徐集孙的诗成为“小桂圆”们拍板定论的佐证 , 不用“灵魂三问” , 直接落户入籍——就是它们 。
去年 , 也是这个时节 , 两只燕子经过数次勘察、选址 , 在扬州城这条享有“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之誉的主干道上安家了 。 它们衔来泥土、草茎 , 警觉又小心地在摄像头上“施工” , 生怕被视为违章建筑 , 限期拆除 。 在充分感知人们的善意后 , 它们因地制宜 , 将建筑风格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 , 于碗状、球状、杯状、袋状巢形的设计库里 , 择取了碗状巢方案 , 或许寓意聚宝盆 , 紧扣银行融资主题哦 。
支行员工们的心里 , 自此多了一份牵挂 。 “窝里有5个蛋了 , 你们看到没?”鸟巢里的新闻及评论已然成为支行的今日头条 。 “那谁谁 , 看人家燕爸爸 , 不是帮忙孵蛋 , 就是外出觅食给老婆补充体力 , 靠谱暖男啊!”知心大姐不忘树立榜样鞭策后浪 。 还有操碎了心的:这都一个多星期了 , 咋还没动静?网上搜索扫盲 , 了解到雏燕出壳需半个月左右 , 方稍稍宽心 。 巴巴的算日子 , 就像人到了预产期 , 毫无临产迹象 , 又开始焦虑 , 担心同一屋檐下的娃有什么闪失 。 直到小燕子接二连三破壳而出 , 心里的石头才落了地 。
四只雏燕 , 黑乎乎 , 皱巴巴的 , 让人想起山水画中以淡墨对树干进行皴染的效果 。 支行的爸爸妈妈们 , 迅速转战朋友圈晒娃 , 记成长日记:小不点儿张着鹅黄色的嘴 , 难道在练“a、o、e”;咱燕会探头探脑 , 好奇地东张西望了——小朋友 , 你是否有很多问号?
燕子夫妇每天消耗大量的时间在空中捕捉飞虫 , 哺育儿女 , 编外父母亦不能作壁上观 。 他们一度对捕蚊捉蝇产生了浓厚兴趣 , 然而城市的小高层里蚊蝇形单影只 , 下班练手偶尔逮到几只 , 皆已从容赴死 。 顾及食材的新鲜度 , 索性利用休息日 , 专程跑一趟花鸟市场 , 买来神气活现的面包虫 , 算不上珍馐美馔 , 也足以调节口味、均衡营养了 。 喂食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 趁大燕子外出间隙 , 双人合作 , 一人举着装面包虫的盒子 , 一人以板凳垫脚 , 左手拿手机打光 , 右手用镊子镊取 , 精准均匀地喂到每一只小燕子嗷嗷的嘴里 。
银行摄像头上燕子筑巢生子的消息不胫而走 , 附近居民与客户常带着孩子来瞧它们一家子 , 保安和支行员工友情提醒 , 只可远观 , 不要惊扰 。 吃瓜群众们步调空前一致 , 燕子夫妇才得以上线 , 直播哺育过程 。 孩子们受到的触动很大 , 赞叹亲情可贵之余迷上了鸟类家族 。 有小学生在家长的引导下 , 写起了小鸟日记 。 当地报纸也对燕子一家进行了报道 , 城与鸟两相宜 , 人与鸟两相宜 。 在人们友善目光的注视下 , 小燕子羽翼渐丰出窝试飞了 , 会捕捉虫子能自食其力了……
市行在例行检查中发现了这个鸟巢 , 觉得影响美观 , 存在安全隐患 , 要求立即清理 。 支行人员动情地讲述了燕子一家的故事 , 鸟巢被人性化地保存下来了 。
“小燕子 , 穿花衣 , 年年春天来这里 , 我问燕子你为啥来 , 燕子说 , 这里的春天最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