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闲话明思宗——朱由检( 二 )


【爱历史】闲话明思宗——朱由检
文章图片
故宫
从小依靠自己的朱由检 , 必然要养成独特的主观判断习惯 。 这些判断 , 一次次地帮他渡过了宫中的危机 。 他除了信任自己 , 别无选择 。 与此同时 , 朱由检上台后以灵活雷霆手段迅速肃清阉党 , 让自己快速掌控朝中话语权 , 赢得了人心威望 , 更让他变得更加自信 。
这种自信最后发展到自大 , 变成了时隐时现的固执 , 也是符合常理逻辑的 。
朱由检又是一个很有责任感的人 , 具体表现在了他的勤政与节俭上 。 有责任心的人 , 一般都有很强的忧患意识 。 我们看到朱由检上台的时候 , 大江南北各种自然灾害频繁 , 西北农民运动风起云涌 , 东北后金势力已成气候 , 朱由检怎么会不急?
【爱历史】闲话明思宗——朱由检
文章图片
民变
内心的焦虑表现到政务上 , 就是会寻求问题最快的解决途径 , 就是我们常说的急于求成 。 于是 , 很多事情他总是会天真地去相信别人 , 然后发现最后问题没有解决 , 便又暴躁地杀人 。
这里说他“天真” , 是真的 。 之所以会天真 , 主要还是因为朱由检没有系统地接受过帝王的教育 , 他并不具备一位帝王应有的战略眼光 。
在做皇帝这件事情上 , 有些人是自学成才 , 比如朱元璋;有些人是受过良好培训 , 比如明神宗;甚至有的人能够另辟蹊径 , 比如嘉靖帝 。 但朱由检显然不属于这三类 。
【爱历史】闲话明思宗——朱由检
文章图片
朱元璋像
他不知道要解决辽东问题 , 要解决西北民变 , 都需要一个长期的战略规划 , 并不是短期内挤出一定资源放手让某个臣子施力而为就能马上解决的 , 更何况他连用人不疑都做不到 。
崇祯年间 , 先后一共有过五十余位内阁大学士 , 由朱由检亲自下令诛杀的大学士就有2人 , 总督7人 , 巡抚11人 。 监狱里关押的犯官数量巨大 , 最高峰时 , 仅三品以上官员就有一百四十余人 。
这些都是他缺乏足够战略眼光 , 导致朝廷政策摇摆不定的结果 。
【爱历史】闲话明思宗——朱由检
文章图片
明代官员
于是 , 我们看到了一位看似勤勉却瞎忙 , 看似自信却刚愎 , 看似担当却多疑 , 看似仁义却暴躁 , 看似聪慧却天真的君主 。 这就是朱由检自身无法克服的性格缺陷 。
党争难消
在我看来 , 除了性格问题 , 朱由检还面临着三个“死结” 。
第一个 , 权力 。
刚刚登基 , 朱由检便肃清了阉党 。 我以前说过 , 阉党里不全是阿谀奉承的无能之辈 , 东林党中也不都是品行高洁的治世栋梁 。 朱由检迅速对阉党进行政治清算 , 并且是以雷霆之势 , 几乎到了是阉党就拿下的程度 , 如此一来大明的官僚队伍必然出现问题 。
天启年间最后能在朝堂站住脚的 , 或多或少都与阉党有关 , 朱由检如此一刀切 , 大批官员落马 , 即使启用复出了一批之前被阉党打压的官员 , 朝廷仍然面临着无人可用的问题 。
【爱历史】闲话明思宗——朱由检
文章图片
明代官员
无人可用不是最可怕的 , 可怕的是很多能够处理一线问题的官员被朝廷完全无视掉 , 这也是为什么朱由检后来在执政的时候面对复杂的内政外交问题 , 会进行得如此艰难的原因之一 。 要知道像杨鹤 , 杨嗣昌父子在天启年间 , 根本就是很边缘的官员 。
通过清算阉党 , 朱由检也明确地放出了一个信息:皇帝不喜欢党争 。 但皇帝不喜欢归不喜欢 , 朝臣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 。 阉党的覆灭无非带来了另一种结果:强人政治的终结 。 强人政治的结束就说明群臣失去了自己的靠山 , 以后要直接面对皇权 。
【爱历史】闲话明思宗——朱由检
文章图片
魏忠贤剧照
朝臣的群体规模越来越小 , 数量越多越多 , 相互之间的斗争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 , 多和散的局势必定会带来无尽的繁乱 。 于是朝里没人干活了 , 因为谁都掌握不了足够的话语权 , 谁都不敢轻易出来做事 , 还不如老实地待在后面挑别人的毛病 , 打打嘴炮更安全 。
可朱由检想做事 , 但自己的能力精力又有限 , 怎么办?其实是有办法的 , 那就是朱由检放权 。
曾经有官员上疏言:以票拟归阁臣 , 以庶政归部院 , 以献可替否予言官 。
【爱历史】闲话明思宗——朱由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