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间谍|识别间谍有妙招“宫廷玉液酒”式识别,美国因为没文化误伤友军】
文章图片
最近 , 赵丽蓉奶奶的小品又火了 。 这倒不是因为央视又开始放“快乐驿站”了 , 而是应为×因为网上一个争执时 , 有自称“中国北方人”的国籍不详人士用语习惯明显异于常人而被人怀疑是否为假冒 。 便有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宫廷御液酒?
一个自称年纪大的北方人 , 居然不知道家喻户晓的小品 , 加上其蹩脚的汉语 , 很难不让人怀疑其身份
而随后的一些不明用户的发言更是将这怀疑推向了高潮 。
enmm哈尔滨大连人还行
一个间谍 , 一个打入敌人内部的间谍 , 他的首要是隐藏住自己 , 隐藏住的×地意思是 , 不能太引人注目 , 这就使得在外貌上不能太丑 , 也不能太漂亮(所以007什么的 , 只存在于爆米花电影中 , 太拉风容易被针对是情报界血的教训) , 总的而言就是 , 你要融入的地方 , 他们怎么样 , 你就要怎么样 , 比如说肤色(此处应该有往俄罗斯空投受训多年的黑人间谍梗) , 比如说口音(譬如说一个满嘴儿化音的人就不要冒充自己是南方人了) , 饮食 , 甚至说是音乐喜好和电影明星 。 而且这些越是文化上的细节 ,, 学习成本越大 , 在今天互联网满天飞的情况下 , 一个南方人对北方人风土人情最多的理解可能就是喝豆浆吃火锅 , 还是芝麻酱 。 更不要说八十多年前 , 电视都是稀罕物的情况下 , 各国间谍对外国的风土人情真的只能靠在当地招人或者当地培养来解决 , 因此极其容易暴露 。
对情报人员 , 特别是底层行动人员 , 大隐隐于市是必要的
007反而是情报人员的反面教材
音乐上面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例子 , 那就是苏军中某恰好喜爱各国军乐的参谋发现所谓“检查组”在高兴的时候手指敲击桌面的节拍与德军的《胜利进行曲》的鼓点完全一致 , 便起了疑心要求上级对这些人调查发现这些“检查组”是德军假冒的 。 而实际上 , 使用电影的“梗”来识别敌人 , 不少国家也用过 , 这里举一个例子 。
二战时 , 苏军某些政工人员发现怀疑是间谍的人时 , 可能会发生这么一个无厘头的×地事情:让你坐在桌子前 , 也不询问你 , 而是倒了一袋子土豆在你面前 , 然后和蔼的问你 , 达瓦里希 , 指挥员在哪?
土豆和指挥员有什么关系?
在我们今天看来 , 这种行为可能很无厘头 , 完全摸不着头脑 , 也许有些现在的年轻人人会懂的一点“土豆服务器”的梗 , 因此思考半天 , 最多可能来一句“指挥员/育碧/服务器在锅里”
这个问题在今天作为玩家鉴别题 , 那么答案应该是:别想了 , 服务器下锅了
但是这个问题在当年实际是有标准答案的 , 那就是“指挥员在最前面 , 在战马上 , 第一个冲进敌人中 。 ”听上去是不是有种摸不着头脑的感觉?实际上 , 这是因为一部30年代的苏联电影中的台词 , 剧中主角在桌上摆放着土豆跟其他人讨论军事部署 , 从而有了那句台词 。 这部剧后来还被引进 , 他的中文名字叫《夏伯阳》
特地去某网站手动截的图 , 字幕是自己加的
也许有人会说了 , 万一真没看过 , 这不就冤枉好人了吗?实际上 , 这和当年的苏联政治局面有关 , 在十月革命后有大量的白俄势力和托派分子逃往国外 , 中间有不少人加入了国外情报组织 , 因为通晓俄语和俄罗斯文化而被重新派往苏联 。 那么怎么识别这些人呢?譬如说你遇上一个对岸的 , 你总不能问他“你爸今晚种了枇杷树没有”作为识别 , 因为对岸的人也学过这篇课文 。 因为古文大家都学过 , 所以只能用“流行文化”来识别 , 比如对现在的我们 , 这个问题就是“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而对30年代的苏联 , 那么拿30年代流行的电影《夏伯阳》的经典剧情来做问题 , 自然也是能理解而且很机智的做法 。 毕竟首先这电影没在国外上映 , 其次苏联当时主要的那些党员基本都在集体活动中看过这片子 , 然后这些人中偏偏你看着土豆发愣没能及时接上来话 , 那么被列入怀疑对象进一步审问也是自然的了 。
- 墨戏|这一曲《墨戏》,或许只有她能写出来
- 华佗|张仲景在华夏百位名人榜单上排第15位,他后人都有谁,现在都干啥
- 清明|二十四节气:凡有井水处,皆知节气歌
- 伤疤|《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所有坚强的人格,都源于生活的伤疤
- 康女士|庄子《逍遥游》里的鹪鹩你见过吗 有一只跳进了郑州之林
- 茶香|为何有些茶,喝起来没有闻起来香?老茶师的“储茶方法”值得效仿
- 维生素c|吃动物内脏有害健康?能不能放心吃?真相来了
- 杏鲍菇|香辣杏鲍菇
- 锅巴|锅巴土豆片
- 冰糖水|苹果红枣冰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