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十二年|“七七事变”那天究竟发生了什么?( 二 )
“鸿门宴”戏曲、书法、兵刃寸步不让一九三七年七月中南海
为了缓和局面 , 宋哲元军长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设宴招待日本驻屯军步兵旅团司令官河边正三以及所有中队以上军官 , 由宋哲元出面率领第二十九军驻北平团以上军官作陪 。
中日两军的军官们 , 相互交叉地整整坐满了十张大桌 。 但是 , 酒还没喝两盅 , 一个日本军官就跳上桌子唱起了日本歌曲 , 第一一〇旅旅长何基沣也跳上桌子唱起了中国歌曲 , 第三十八师副师长李文田干脆跳上桌子上吼出一段怒气冲冲的京剧黑头腔 。
日本军官又开始跳舞 , 在冯治安师长的示意下 , 两名中国军官舞起了充满杀气的中国拳术 。 日本人又要比写中国字 , 日本军官中确有汉字写得精彩之人 , 但那天宋哲元还请来了老军阀吴佩孚作陪 , 吴佩孚的书法是出了名的 , 一幅“醉笔”写得“龙飞凤舞 , 气势磅礴” 。
文章图片
日本军官们又把宋哲元军长和秦德纯副军长举了起来 , 边喊号子便往上扔 , 中国的旅长团长们立即把日军河边正三旅团司令官也举了起来 , 而且扔得更高 。
最后 , 两军军官竟然拔刀相向 , 第三十八师独立第二十六旅旅长李致远“按捺不住心头的怒火” , 招呼他的传令兵取来“用最好的钢打造而成的柳叶刀” , “劈了一趟十多岁时学来的滚堂刀 , 以压倒对方的骄横” 。
进入一九三七年以来 , 为实现攫取中国华北的企图 , 日军在平津地区开始了紧张的军事准备:从日本本土和关东军抽调作战飞机、坦克和大炮 , 充实中国驻屯军的实力;日本的军界要人也频繁地出现在北平地区视察军情 。
此刻 , 日军已经基本控制了北平城的对外交通 , 惟有西面的宛平城一带仍由中国军队第二十九军掌控 , 而宛平城与卢沟桥是平汉铁路通往内地的交通要地 , 不控制这两个要地日军就不能说扼住了北平的咽喉 。 因此 , 日军开始加强对宛平城和卢沟桥一带的军事准备 。
抗战爆发!谈判桌上兵戎相见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卢沟桥
面对日益危险的局势 , 出于高度的警觉 , 中国军队开始禁止日军驻丰台部队通过宛平城去卢沟桥进行军事演习 。
中国军队虽无法禁止日本驻屯队演习 , 但不让他们通过宛平城门是可以做到的 。 于是日本军队来一次 , 中国军队就堵截一次 。
不让你过去 , 你可以退回或者绕道 , 但是日本人不走 , 他们在城门外站着 , 一站就是一天 , 天黑了撤回去 , 第二天早上再来 , 依旧站在城门外 。 这样一次又一次 , 让中国士兵感到古怪又诡异 。
一九三七年七月六日 , 在宛平城门外的大雨里与中国士兵对视了一整天后 , 日军撤了回去 。
第二天 , 日军又来了 。
这一天 , 是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 。
文章图片
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 , 日军下午才出现 , 他们绕过宛平城城门 , 直接奔向了卢沟桥以北 。
这支日军是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第一联队第三大队八中队 , 中队长清水节郎 。 这位日军大尉的日记 , 后来成了中日关系史上重要的历史档案 。 日记里关于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的记述 , 支离破碎且前后矛盾 。
日记的大意是: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晚 , 日军在卢沟桥附近演习时 , 听到了不明来路的枪声 , 然后就发现一名士兵失踪了 , 于是赶快向上级报告 , 可不一会儿那个士兵自己回来了 。
其余的叙述 , 诸如“突然从后方射来几发步枪子弹 , 凭直觉知道的确是实弹”“从右后方靠近铁路桥的河堤方向 , 又射来十几发子弹”“卢沟桥的城墙上和河堤上有手电似的东西一明一灭” , 以及“东北方的高粱地里出现怪火”等等 , 后来都被认定为子虚乌有 。
与中国方面的相关记载对照 , 只有一点与这篇日记记述一致 , 那就是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晚 , 二十二时三十分左右 , 宛平城的中国守军也听到了从卢沟桥方向传来的机枪发射的声音 , 并为此加强了警戒 。
- 雨夜读史|两个是敌人,还有两个是战友,诸葛亮一辈子难以掌握的4个人
- 三千年不读史|你知道的和不知道的玄武门之变
- 读史十二年|文明逐渐消亡,是如何造成的?,世界第一个国家的出现
- 深更读史|统治大清近半个世纪雷打不动?,慈禧为什么能够打破满清祖训
- 读史十二年|而中国却不可能?,日本王室为何能够实现万世一系
- 夜读史书|被任命的人都想赶紧调职,清朝官员都不想当的封疆大吏
- 勇哥读史|何时被收回来?,汉口租界的前世今生:何时开始设立
- 深更读史|为什么美国亲自上了战场,而苏联却躲到了背后?,朝鲜战争爆发后
- 闲来读史|为何还会死在子婴的手上?,已经掌握全局的赵高
- 深更读史|就一定要和美国发生冲突吗?,日本想入侵东南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