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风资源没有“天花板” 低风速风电能否唤醒风电产业“第二春”( 二 )


行走在汤阴风电场 , 可以很轻易地发现其中风机的特别之处——塔筒更高 , 叶片更长 。
对于这样特殊机型的选择 , 华能集团河南分公司总经理助理廖毛雄解释说 , 在风速条件方面 , 河南平原地区比三北地区要低 , 且风切变较高(高空风速更大) 。 为了捕获较高的风能 , 需要选择更高塔筒、更大叶轮直径即单位扫风面积更大的风机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汤阴风电场项目设计年平均风速低至5.62米/秒 , 采用远景2.X平台120米高度全钢塔筒低风速智能风机 , 该机型可最大程度地发掘和利用河南平原地区高切变风资源优势 。
能否提高经济性 , 实现平价上网 , 是平原低风速风电能否大规模推广的关键 。 据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田庆军介绍 , 汤阴风电场建成已有两三年 , 属于中国比较早期的平原风电场 , 采用的是第一代平原风机 , 特点是“双120” , 即120米的塔筒高度加上121米的叶轮直径 。 这在当时还无法实现平价 , 基本是在原有国家补贴的基础上来实现经济价值 。
不过 , 按照当前的技术能力 , 实现平价上网已不是难题 。 远景能源根据平原地区风资源高切变的特点 , 把塔筒的高度从以前的八九十米 , 抬升到了120米、140米 , 甚至150米 。 风机叶轮直径也不断加大 , 用于增强风机千瓦扫风面积 , 获取风资源的可开发性 。
田庆军说 , 远景去年推出第二代平原风机是“双140” , 140米高的塔筒让风资源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0.2至0.4米左右每秒 , 叶轮直径也达到141米 , 基本实现了准平价 。 今年推出的第三代平原风机是“双150” , 150米高的塔筒加上156米的叶轮直径 , 在平原地区可以有效地把风资源大幅度提升 , 从而实现平价上网 。
以第三代平原风机为例 , 如果搭建3.0兆瓦150米塔筒156米叶轮直径的风机 , 年发电利用小时数可以在现有2.2兆瓦121米高塔筒风机基础上提升800个小时 , 达到3000小时以上 。 在单位造价7500元/千瓦情况下 , 可以将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降到0.3元/千瓦时 , 对比河南0.3779元/千瓦时的标杆上网电价 , 意味着一台3兆瓦的风机 , 平价上网以后每年纯利仍然可以接近150万元 , 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
“随着技术不断创新 , 新的材料、新的控制算法的应用会让未来的风机更加高效、发电量更高 。 ”田庆军表示 , 以现有技术而言 , 在未来一两年内 , 中国几乎所有的中东南部省份都可以实现平价上网 。 “中国有500多个县是平原县域 , 初步估算平价以后可供开发的平原项目有1亿千瓦以上 , 所以风电平价以后的开发是没有瓶颈的 , 但可能会有其它方面的影响因素 , 比如政策的支持、消纳等问题 。 ”
廖毛雄同样认为 , 下一步制约风电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再是技术、经济因素 , 中东南部人口稠密 , 未来更多是建设环境制约 , 比如老百姓觉得不好看 , 地方政府不接纳等等 。 “尽管技术先进 , 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 但地方不让建也没办法 , 这个问题对风电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是很关键的因素 , 否则中东南部发展风电是很困难的事 。 ”
与环境融为一体 , 和地方和谐共生
“刚开始以为建好这个项目会对我们生活造成什么影响 , 没想到成了风景区 。 ”谈起自家门口的风电场 , 汤阴县宜沟镇香寺村村民张树亮竖起了大拇指 。
除了高塔筒、长叶片 , 汤阴风电场还有一个令人称道的特点——与环境融为一体 , 和地方和谐共生 。
采访人员发现 , 在塔筒设计上 , 该项目改变了传统白色烤漆设计 , 取而代之的是创意涂装 。 图案选用了汤阴精忠报国、甲骨文等文化元素和太行山水画面 , 宣传的是地方文化元素和人文景观 , 这在全国尚属首创 , 这让风机成了文化艺术品和网红打卡地 。
走进风场升压站 , 映入眼帘的不是传统简陋的普通厂房 , 而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古建筑 , 建筑内部则是独具现代科技特色的控制中心 , 古今、科技、环境融合 , 相得益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