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青年编剧给宋方金的回信


宋老师:
您好!
【|一位青年编剧给宋方金的回信】
读完您所写的《给青年编剧的信2.0》后 , 我十分想给您写一封回信 。 因为您的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 我就是书名中所说的“青年编剧” , 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一位正在努力成为编剧的青年 。
|一位青年编剧给宋方金的回信
本文插图
我去年从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创作专业硕士毕业后 , 在家乡的高校当了两个月的老师 , 随后辞职回京 , 决心走上创作道路 , 成了一位初入编剧行业的青年 。 有人说我这是年少无畏、过于理想主义 , 我却觉得年轻的时候就应该闯一闯、去远方 。
进入编剧行业后 , 我发现有很多像我这样满怀理想和憧憬的青年编剧 , 有些是从专业院校毕业 , 也有不少是跨界入行 。
年少无畏和理想主义可以让我们做出飞翔的决定 , 却不能让我们长出飞翔的翅膀 , 迷茫和不安始终是我们这群青年编剧经常讨论的话题 。 行业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美好 , 成功也没有我们期待得那么简单 。 多数时候是在迷茫中探索 , 在孤独中等待 , 甚至可能在一番努力之后却进入了看似热闹的死胡同 。
青年编剧如同刚刚进入丛林的弱小动物 , 还在试探着这里的法则 。 我们急切地需要指南 , 想要洞察这个丛林的秘密 , 想要接受前辈的指引 , 想要探寻成功者的足迹……
在您给我们的四十一封信里 , 我找到了一些答案 。
在信里 , 您没有对我们守口如瓶 , 反而是对我们知无不言 , 把对这个行业最前沿的洞见和盘托出 。 作为刚入行的青年编剧 , 我们对行业的认识基本如同管中窥豹 , 难见其貌 。 尤其是对目前的IP炒作、署名乱象、版权纠纷等问题更是难以理清头绪 , 甚至陷入与此有关的泥淖 。 而您的信却如同诊断书一般 , 一针见血地直指这些行业顽疾的问题所在 , 从信的标题就可见一斑——《我们这里怎么了》《剧本种子与IP死穴》《著作权战争》等等 。 语言犀利、文辞幽默 , 让我读时莞尔 , 读后恍然大悟 。
“良医”不仅能诊断 , 更能开“良方” 。 您在信中开出的“剧作中心制”和“新现实主义冲击波”两味复兴影视行业的“良方” , 让我们青年编剧看到了希望 。 希望您以后多开处方 , 天使不登台 , 魔鬼不退场 。 感谢您带着行业洞见登台 。
在信里 , 我还感受到了您对行业后辈最大的善意 。 您把编剧称为故事手艺人 , 手艺就是秘密 , 您却在信里将一线创作的秘密倾囊相授 。 比如作品的原创性问题、故事从哪里来、编剧的品牌之路 , 等等 。 甚至这还不够 , 又搬出手艺人的工具箱 , 钩子、阻力、拴马桩等等工具一样一样地悉数送出 。 最后又别出心裁地在书后附上三份编剧合同模板 。 如此慷慨周到 , 让我感激 。
|一位青年编剧给宋方金的回信
本文插图
尤其是您随书赠送的这三份合同 , 我认为对青年编剧来说是一个惊喜 。 青年编剧苦无标准规范的合同模版久矣 , 而这三份合同模板正解燃眉之急 。 这三份合同是三份真诚的心意 , 一份是忠告 , 忠告青年编剧能够形成用合同保护自身权益的意识 。 一份是祝福 , 祝福青年编剧能早出作品 , 用上合同 。 一份是希望 , 希望能从小环境改变大气候 , 让整个行业避免变成丛林法则 。 希望能从这三份合同开始 , 逐渐走向信中所描绘的行业中“人人有尊严”的愿景:一、写得好 , 赚得多 , 有尊严;二、写得不够好 , 赚得少 , 同样有尊严;三、写得不好 , 甚至很差 , 赚不到钱 , 你离开这个行业 , 依然有尊严 。
帮一步易 , 帮到底难 。 您将剧作的智慧和编剧合同模板 “打包”相赠 , 帮人帮到底 , 感谢您的善意 。
在后记里 , 我了解到了您在北京的漂泊时光 , 我知道那是您的年少无畏和理想主义 。 在您的叙述下 , 那段时光有一种别样的浪漫和忧伤 。 这种浪漫和忧伤格外地打动我 , 我相信也会打动其他青年编剧 。 因为大部分青年编剧都是漂泊的 , 像我一样 , 在几十平米的房间里幻想着宇宙深处的故事 , 在孤独黑夜里渴望编织簇锦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