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20岁的科技周,满载创新再出发
:原题为_科技日报|20岁的科技周,满载创新再出发。
20岁的科技周 , 满载创新再出发
——写在全国科技活动周举办20周年之际
本报采访人员 刘 垠
“云游”青藏高原所 , 看看冰芯和丹尼索瓦人的化石长啥样;在昆明植物研究所 , 掀开世界第二大种质资源库的神秘面纱;15位院士领衔讲解近200堂科学公开课 , 上线170多部优秀科普微视频……这是2020年中科院公众科学日的一个缩影 。
“作为历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的一道科普大餐 , 根据疫情防控需要 , 今年公众科学日如约在5月举办 , 不过从线下搬到了‘云’上 。 ”中科院科学传播局局长周德进近日接受采访时告诉科技日报采访人员 , 主题为“云游中科院 , 畅想新生活”的公众科学日活动 , 在全国121个院属单位举办 , 活动线上内容观看和阅读人次超过1亿 。
不仅如此 , 因疫情推迟了3个月的2020年全国科技活动周 , 将于8月23日正式开启 。 不管等多久、以什么形式呈现 , 人们对一年一度的科普嘉年华依旧充满期待 。
用周德进的话来说 , “科技周期间 , 投身科普活动早已成为科研人员浸入骨髓的责任 , 公众的积极参与也成了自觉习惯” 。
2020年 , 全国科技活动周迎来20岁生日 。 20年间 , 科技周的主题与时俱进 , 不变的是传播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的初心 。
“走过20个年头的全国科技活动周 , 发展成为公众参与度最高、范围覆盖面最广、社会影响力最大的群众性科技活动 , 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作出了重要贡献 。 ”中国科技馆原馆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卡林加奖获得者李象益说 , 政府的全力参与和支持 , 增加了科学传播的力度和影响力 。
在李象益看来 , 20年前举办的全国科技活动周 , 标志着我国在政府推动下 , 开创了公众理解科学的新纪元 , 从单纯的科学普及进入公众与科学家互动的新阶段 。
这项由科技部会同中宣部、中国科协等部门联合主办的科普盛宴 , 20年来保持生命力的秘诀何在?
“20年来 , 全国科技活动周充满生命力、影响力、亲和力的根本因素 , 是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 , 形成了大联合大协作、跨行业跨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 这也是科技周多年积淀的经验 。 ”李象益告诉科技日报采访人员 ,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科学普及和科学传播 。
比如 , 我们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 每年5月的科技周、9月的科普日 , 在提高公众科技意识和科学素养方面成效斐然 , 正是贯彻这一方针政策结下的硕果 。
“美国科学与工程节、英国爱丁堡科学节等大多为民间举办 , 是偏重于专题性的科学活动 。 ”李象益强调 , 在我国政府大力推动下举办的科技周 , 每年都有一大批贯穿全年的重大科普示范活动在全国开展 , 如科技列车行活动 , 把科技送到老少边穷地区 , 体现了国家对全民科学普及的重视 。
作为全国科技周的主场活动 , 北京科技周秉持“政府牵头、各界行动、全民参与”的大科普理念 , 北京市政府组织40多个委办局投身其中 。 这场全民总动员的科普盛宴爆款频出 , 不仅有草根发明走上星光大道 , 也有将高深的物理学知识涂鸦在井盖上 , 更有一票难求的科学之夜活动 。
在李象益看来 , 科技周能够历久弥新的另一个原因 , 就是紧跟中央部署 , 抓住了时代主题、社会热点 , 年年都有新亮点 , 每年与时俱进的主题就是例证 。
“科技周发展得越来越好 , 越来越有趣味性和互动性 。 ”让周德进没想到的是 , 今年中科院公众科学日活动开设的视频社交媒体相关科学话题 , 引发了社会公众参与创作科学视频的热潮 , 科学话题汇聚相关视频达32万部 , 播放总量逾18亿人次 。
“这种撬动作用让人欣喜 , 科学传播、科学普及渐渐从政府组织主导 , 走上了市场化、社会化的道路 。 ”周德进希望未来政府部门增加政策供给 , 如在国家科技计划中设立做好科学传播的指标任务和项目 , 真正让高端的科普资源走到老百姓身边 。
- 所持股份|万兴科技: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吴太兵质押150万股
- 发布公告|数量过半!博创科技:天通股份累计减持约150万股
- 英雄科技聊数码|蔡崇信有实力买下篮网,那身价3200亿的马云,能买下几支NBA球队
- 科技前沿阵地|涨疯了!海思安防芯片遭哄抬“围剿”
- 月影浓|吴亦凡机械造型走秀 垫肩披风搭银框眼镜科技感足
- 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国的科技史界过去半个多世纪
- 天津|桂发祥:不再持有昆汀科技股份
- 消费|减持!天通股份:减持博创科技约32万股
- 处罚|老周侃股:吉鑫科技大股东应补偿踩雷投资者
- 华中科技大学|杯具!超本科线95分,本科有路不走,却梦幻般碰瓷,撞开专科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