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迷】阿尔茨海默症,他们用游戏唤醒关注;而他们砸了数千亿美元打水漂( 二 )


罗氏公布的资料显示 , crenezumab是一种清除β-淀粉样蛋白的单抗药物 。 而β-淀粉样蛋白被认为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症的主要“元凶” 。 上世纪80年代 , 德国科学家从阿尔茨海默患者头脑斑块中发现了淀粉样蛋白 , 并命名为β-淀粉样蛋白 , 建立起该蛋白与阿尔茨海默症的关联 。
这并非crenezumab第一次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症上失败 。 2014年 , crenezumab在治疗阿尔茨海默轻症的临床试验中失败 。
接连的失败可能提示罗氏这款候选药物已无价值 , 而罗氏已在阿尔茨海默症上投入了上百亿美元的研发费用 , 基本都打了水漂 。
阿尔茨海默症药物研发就像是一个吞噬一切资源的黑洞 。 各大药企、科研机构前赴后继 , 屡战屡败 , 尸骨累累 。
除了罗氏外 , 游戏茶馆观察还有辉瑞、默沙东、渤健、礼来以及诺华等国际医药巨头投身阿尔茨海默症新药研发当中 , 砸了无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 据统计 , 自2002年以来全球已在阿尔茨海默症上烧掉了数千亿美元的经费 。 但基本没有达成突破性进展 , 失败反而是比比皆是 。
【游戏迷】阿尔茨海默症,他们用游戏唤醒关注;而他们砸了数千亿美元打水漂
文章图片
近二十年来 , 美国FDA仅审批通过一款阿尔茨海默症新药——aducanumab(阿杜那单抗) 。 这也是一款靶向β-淀粉样蛋白的单抗 。 但这款新药背后争议不断 , 药效并不明确 , 已被欧洲药品管理局、日本厚生省拒绝 。
当然也不能简单认为这数千亿美元打水漂是浪费 。 如果没有前人在探索路上交学费 , 那么后人离阿尔茨海默症研究新突破就更遥远 。
论文涉嫌造假 , β-淀粉样蛋白假说倍受质疑
据《科学美国人》 , 阿尔茨海默症新药研发失败率高达99.6% , 远超癌症新药研发失败率(81%) 。 归根结底 , 如此之高的失败率还是因为阿尔茨海默症病因不明 。 新药研发犹如蒙住双眼去碰运气 。
在业界占据主流声音的β-淀粉样蛋白 , 也仅是一种假说而已 。 科学界还有神经炎症假说、病毒感染假说以及tau(微管相关蛋白)蛋白假说等等 。 在经历靶向β-淀粉样蛋白药物一次次的失败后 , 科学界对β-淀粉样蛋白假说的质疑越来越多 。 而近期《科学》杂志对于一篇β-淀粉样蛋白重要论文的学术打假 , 更让这种质疑声达到极点 。
2006年 , 明尼苏达大学知名神经科学家KarenAshe团队在顶刊《自然》上发表一篇关于β淀粉样蛋白的论文 。 这篇论文中 , Ashe团队从阿尔茨海默症小鼠模型中分离得名为Aβ*56的β淀粉样蛋白寡聚体 , 并将Aβ*56寡聚体注入到其他正常小鼠体内 , 观察到了神经毒性 , 损伤小鼠记忆 。
这篇论文在此后数年里被引用多大2300余次 , 影响力甚广 。 不过后续研究者多数未能复现Ashe团队的这个实验 , 甚至都未能从人类组织、体液中提取到Aβ*56 。
今年《科学》杂志调查后认为 , 该论文中多张实验图涉嫌篡改造假 。 7月 , 《自然》启动调查程序 , 建议学界审慎对待该论文结论 。
虽然Aβ*56这篇论文可能是造假 , 但并没有误导阿尔茨海默症新药研发 。 因为相关新药研发集中在Aβ*42与Aβ*40等寡聚体上 。
但学界对β-淀粉样蛋白质疑声不绝于耳 。 一些学者认为 , β-淀粉样蛋白只是阿尔茨海默症的“果” , 而非“因”;另一些学者认为 , 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类综合征 , 并非由单个病因驱动的疾病 。 事实上 , 药物研发领域也正在减少对β-淀粉样蛋白的关注 。
据美国阿尔茨海默症药物发现基金会2021年鉴显示 , 去年全美共有118项阿尔茨海默症新疗法正在临床试验中 , 而其中有27项新疗法靶向错误折叠蛋白(β-淀粉样蛋白、tau蛋白等) , 占比19% 。 而2018年时 , 靶向错误折叠蛋白疗法的占比达到28% 。
【游戏迷】阿尔茨海默症,他们用游戏唤醒关注;而他们砸了数千亿美元打水漂
文章图片
靶向错误折叠蛋白的新疗法占比在减少
我们踏上的旅程还有大量未知
过去数十年里 , 科学家们相继发现了部分细胞周期调控信号与免疫检查点信号通路 , 癌症研究领域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 一大批靶向、免疫疗法应运而生 , 有效提高了癌症病人生存期与生活质量 。
而神经系统研究领域 , 还存在着大量未知 。 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症、渐冻症)、神经系统肿瘤(如胶质瘤)、神经免疫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等发病机制不明 , 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或有效根治手段 。 病人生活质量不高 , 社会负担较大 。
路漫漫其修远兮 , 吾将上下而求索 。